漁翁之利?”
“先生意思是?”
犬國幼主忽然站了起來。
“承蒙貍國國主熱情招待,也多謝犬國大都督昨夜同意撤兵,若貍犬兩國當初紛爭真是誤會,在下愿做個中間人,讓兩國解清誤會,若能冰釋前嫌重歸舊好,便算作在下的謝意了。”
“……”
犬國幼主沉默了,眼睛閃爍。
“那貍國上下盡皆高傲又愚鈍,當初我國水兵闖入貍國沙洲確是不對,可他們也不想想,若真是侵入,又怎會只有區區十幾名水兵?我國倒是一直愿意與他們解清誤會,可固執的是他們。”
“實不相瞞,貍國國主也早已意識到這是誤會,只是雙方都有傷亡,固執之下,誤會難以解清,以至于日漸加深罷了。”
“當真?”
“在下可做個中間人。”
“……”
犬國幼主左右環顧一圈。
文武與大都督皆無異議。
于是犬國幼主才說道:“我國子民向來是信任人的,只是那貍國上下多疑而傲慢,卻不知它們……”
“貴國信任在下,貍國信任三花娘娘,若說居中調停,想來沒有比我們更適合的了。”
“若先生真能促成兩國重歸舊好,便得多謝先生了。”
“舉手之勞。”宋游帶著三花娘娘誠懇的說,“只是在下此次乃是出海尋訪小人國,聽說犬國有賢士喜愛出海,也與小人國有些交流,若兩國交好之后,國主允準,不知可否找來賢士,為在下指個方向?”
“小人國?”
“正是。”
“先生去小人國做什么?”
“聽說其中神異,想去拜訪。”
“我國確有一位賢士去過小人國,蓋因小人國上邊國民大多也都是從大晏流落海外的,自然親熱。”犬國幼主說著頓了一下,“不過那小人國聽說也不是想去就能去的。若非陰差陽錯,便也得費些心思。我國那位賢士雖知曉去的辦法,卻因答應了小人國的國民,從不肯對外說,我國向來便以忠誠守信為本,朕也只能答應先生替先生引薦,不敢保證他一定會帶先生前往。”
“多謝國主。”
宋游心中也有喜色。
于是又在這里多留了一日,沒費多少力氣,便調停了兩國之爭,使得兩國重歸于好。犬國幼主也信守承諾,請大都督為他引薦賢士。
個中妙趣,恍如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