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卻也不敢亂收錢,來往顧客都是常在城外行走的,每個城門賣餛飩的、湯餅的價錢基本上都是一樣的……先生是什么時候吃的?”
“十三年前。”
“十三年前?”
駝背老者仔細看了看他,見他年輕,頗有些驚異:“那會兒先生還是個小少年吧,記得還真清楚。”
“……”
道人笑而不語,只感慨不已。
“小老兒在這擺攤三十年了,十三年前倒確實是十文錢一碗,莫說十三年前,就是五年前也是十文錢一碗。”老者露出為難之色,“奈何這幾年世道有些不太平,前兩年逸州西邊的文漢王才反了,朝廷從幾個州調兵才把他給平了下去,城外山中還常有妖鬼出沒,小老兒出早攤好幾次都遇到妖怪來吃飯,有時收攤完了,回家走在路上,還有山鬼攔著讓我開攤,加上什么都在漲價,生意實在難做啊。”
說著一頓,又露出笑意:
“不過先生是修道人,知曉清貧,小老兒也愿意結個善緣,就收先生十文錢一碗好了,兩碗總共給二十文。”
“多謝。”
道人露出笑意,看向對面。
女童臉蛋白白凈凈,一臉嚴肅,立馬從懷里掏出一把錢,數了一遍,把多的放回去,又數一遍,這才伸出小手遞給攤主。
總共二十四枚,一個不少。
攤主自然是笑呵呵接過。
“走吧。”
道人拿上竹杖,起身就走。
棗紅馬沉默的跟上去。
小女童也跟在后頭。
“三花娘娘記得嗎,十三年前,我們剛來到逸都的時候,就在城外吃了一碗餛飩。”道人邊走邊說,臉上帶笑。
“三花娘娘記得。三花娘娘吃的肉。”小女童也拄著小竹杖,邁步比他更快的步子,好跟上他,也露出回想之色,“就是這個地方嗎?”
“不是,是另一邊的城門外。”
“另一邊……”
“餛飩好吃嗎?”
“好吃的!”
“餛飩好吃還是肉餡好吃?”
“肉好吃!”
“這樣啊……”
走出不遠,便是城門口。
兩人一馬停下腳步,抬頭望去。
青磚砌成的城門,坑坑洼洼,滿是歷史的風霜,城邊站著軍校檢查進出,墻上還貼著有告示,與記憶中的另一個城門幾乎沒有差別。
頭頂有個牌匾,上書兩個大字:
逸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