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舉上順天道,下應民心,諸位上神還請知悉,莫行逆天之事。”
“吾奉天帝詔令,特來降你!”
“吾乃火陽真君!”
“請諸位神官天將降妖除魔!”
“特來請教鏡神……”
“便需請問雷公,是人間百姓的神,還是天宮天帝的神?”
“道長,你欠我們斷尾一條,陽壽百年。”
“……”
山中的清晨真是安靜極了,窗外的世界紋絲不動,就連飄在山間的云霧都停下了變化,道人仍舊躺在閣樓之上。
眼前一陣陣恍惚。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當年山間小廟中與他警惕對望的那只貓兒。
“我乃三花娘娘。”
“我只是幫山下的人捉耗子。而且我原先有廟的,是個小廟,后來有人把我的泥像端到了這個大廟里來,不是我要來的。”
“那你為何要我跟著伱?”
“我不知道什么是孤獨。”
“我不知道什么是聘禮。”
“吃了你的魚,我就是你的貓了嗎?”
“你吃不吃蟲子?”
“你吃不吃耗子?”
“你不聰明。”
“我很聰明。”
“你是怎么知道它在里面的?”
“三花娘娘覺得你說得對。”
“只是下雨而已……”
“聽不懂……”
“你好像很厲害。”
“喝開水好呀,人都喝開水,開水喝起來是圓的,冷水喝起來是尖的。”
“吃兔子!”
“這座山炸毛了!”
“只是灰塵而已……”
“貓都是這樣的……”
“三花娘娘的燈籠很厲害,能將夜晚燙一個洞。”
“……”
此前的二十年間,是在她的陪伴下度過的,此后的很多年里,顯然也會在她的陪伴下度過,當年金陽道上偶遇,不得不說,實是這場游歷之旅中最大的收獲。二十年間幸事很多,再沒有超過這件的。
恍惚間回過神,天都要亮了。
貓兒仍舊躺在桌案上,沉沉睡著。
宋游從窗外山景中收回目光,又看向貓兒,眼光閃爍,還是沒有叫醒她,只是再度放回游記,小心起身,往樓下走去。
走出幾步,又停下來,轉身低頭。
一只三花貓兒,迷迷糊糊又偏偏倒倒,跟在他身后,好似什么事都不記得了,只是本能的跟在他身后。
察覺到道人停下腳步,她才覺得不對,抬頭一看,小臉上睡眼惺忪。
貓兒便坐下來用后腳撓頭。
“道士……”
“嗯。”
“三花娘娘被你感化了嗎?”
“是我被三花娘娘感化了啊。”
……
當日上午,太陽越升越高。
陰陽山與往日有些不同。
山下村莊,有人端著碗一邊吃飯一邊出門閑走,行至空曠之處,不經意的抬頭一看,看見遠方山中一間道觀靜立于山霧中。
有人外出勞作,剛剛走上田埂,稍一抬頭,便與那間道觀對視上了。
這間道觀既是山下一些人的回憶,也是一些人從小聽到大的傳說,一時眾人皆驚。
一傳十,十傳百,山下百姓議論紛紛。
“道觀回來了?”
“那么多年沒見了,那么多人去找,都沒有找見,怎么又出現了?”
“去看看嗎?”
“得去看看!”
“多叫幾個人!”
終于有年紀略大一些的人穿上衣鞋,相約一起,跌跌撞撞往山上跑去,有的還帶上了幾個香火錢。年輕一些的人則需要多一些勇氣才能跟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