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當真。
那么多肉怎么存都是難處,夏天那么熱,又沒冷庫……
只能靠熏,可單靠熏肉,能熏幾塊?
沒想到,居然不是熏肉,而是鮮肉!
李源嘿嘿一樂,道:“月子要坐滿四十二天,但出了月子也別急著回去,孩子太小,回去家里連鍋都沒有,也沒法燉湯。五個嫂子還住這,每天晚上悄摸的蒸些糖窩頭,哥他們來了帶回去,大人孩子都能晚上吃些補補?!?
李母聽了都忍不住問道:“老幺,你有多少糧食,多少糖?咱家這么些口子,能吃幾回?”
李源搖頭道:“放開吃那肯定不夠,多少都不夠。就盡量保證,咱家人餓不壞就行。看這天旱的,眼見十二月了一個雪星子都沒下,明年估計又夠嗆。所以咱家糧食得省著點吃,做長久打算。不過不能別家都餓死在家里了,咱家人還白白胖胖,招恨呢。
現在大隊食堂還有吃的就先算了,等什么時候公社食堂連半飽都吃不上了,這邊就開始發動。
家里每個人,每天晚上保證一個粗糧甜窩頭,這樣就算餓著,也餓不壞人?!?
真不算多,正常年景,鄉下人一天粗糧要吃三斤,因為沒有油水,吃少了餓的快。
一個窩頭才多少,哪怕做大些,也就二兩。
當然,如果放上了糖,又是另一回事了,糖的熱量高的多……
但不管怎么折算,撐死也就相當于半斤粗糧。
好在農村也不是一粒糧也沒有,到底是燕郊,皇城根上,天子腳下,每個人一天總還有半斤左右的口糧。
而且,多半上面還能撥下一批救濟糧來。
這樣算下來,李家人基本上都能安然度過。
大嫂提醒道:“一天一窩頭,咱家一天得蒸幾十個糖窩頭,得多少糧,多少糖?”
李源笑道:“大嫂,您當我們弟兄八個這大半年都忙活什么呢?大米白面管不起,連粗糧窩頭都吃不起,那還叫什么八大金剛?大嫂,等村里日子到了艱難的時候,您和媽就住這,每天旁的事不干,就在家蒸窩頭?!?
何止是大半年,他從五四年底拿到八千塊稿費起就開始準備了。
到今年,都快準備五年了。
萬幸,最開始的時候物資還沒限制供應,他一個人花了一個半月的功夫跑遍四九城的糧店和供銷社。
聽他這么說,一群人都笑了起來。
但其實也住不了太久,因為再過兩個月新年除夕的時候,老總巡視京郊公社食堂時會發表講話,從那天起,京郊農村的農民算是沒有明文松綁,公社食堂也還在,但社員卻能夠回家自己做飯了。
其他地方的還不行,距離京城越遠的地方,解開的越晚。那些百姓是靠玉米軸、玉米稈、棉花殼、紅薯秧、榆樹皮、榆樹葉磨成粉,熬到六一年放開的……
……
“你有什么話想說,那就說啊?!?
晚上和家里人吃了一頓晚飯后,李源、婁曉娥就推著自行車往家走。
因為想散散步,所以沒急著騎車,見婁曉娥有些欲言又止的模樣,李源笑著說道。
婁曉娥認真道:“源子,為什么只給家里吃粗糧窩頭呢?我可以回家問爸爸借錢,咱們給媽媽和大嫂他們吃白面饅頭,好不好?她們那么好?!?
李源呵呵一笑,溫柔的看了妻子一眼,道:“別誤會,不是我小氣,只是這個事情很復雜。三言兩語說不清,你只要想想,我當初就因為給聾老太太送了幾碗爛肉面,就被賈張氏和賈東旭那兩個貨到處造謠,然后有人就去舉報了,就當明白,人心難測。不過你放心,艱難的日子不會太久的。過些年,我保證家里能天天吃白面饅頭,怎么吃也吃不完!”
婁曉娥就這點最好,她信李源的,李源怎么說,她就怎么信,然后就不會再自尋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