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龍虎堂
六十年代的港島,由于西方發達國家正在經歷產業結構調整,需要把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再加上安南戰爭的爆發,甚至再往前數,一直到五十年代高麗戰爭的爆發,由于戰爭帶來巨大的需求,讓港島這座前沿的優良和平港,連吃了幾波利好,使得經濟和社會迅速發展,成為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地區之一。
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的十年間,港島工廠數量從一千四百七十八間增加到一萬零三十二間,工人從八萬人增加到三十七萬人,無數大亨從其中發跡而起,金融,紡織,航運,娛樂,報業,玩具,假發,服裝,而后成為各行業執牛耳者。
六十年代的港島,是一個龍蛇混雜,黑白無序的年代,港島警隊每年罪案數字都超出十萬,每到年中和年底兩次錄檔結案,警隊門外總要排出數百人的隊伍,這就是專門靠替罪為生的人頭。
彼時除了新界原住民,沒有人自稱港人,而是潮州人,順得人,湖州人,F建人,一地一個商會,一地一個字頭,需要出頭時,很多時候不需要去報警,而是字頭出面,時人重義氣,守承諾。
六十年代的港島,還是一個笑貧不笑娼的年代,父母寧可把女兒嫁給有錢人做小老婆,也不愿把女兒嫁給窮小子。
港島施行的還是《大清律》,一夫多妻制還要延續好幾年……
即便是普通市民,只要有這個心思,當下有兩個老婆的比比皆是,特別是北面逃來的女人,舉目無親下,為了活命,只能選擇嫁給本地男人當妾室……
從港島市政大樓出來,李源也沒覺得空氣特別甜,闊別已久的汽車尾氣的味道,街邊大排檔傳來的食物香氣,放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高樓大廈,川流不息的汽車,都讓他覺得好像是前世的二線城市……
過慣了買盒火柴都需要票證的日子,花了半個月從四九城來到這里后,總有一種時空變幻的錯覺。
要不是街道上的年輕姑娘穿著迷你裙,頭上用上大量噴發膠,把頭發燙得高企,也就是所謂的“堆云裝”,男人們則好穿夏威夷恤,花花綠綠的,頭上用發乳梳成熨貼的“油脂裝”,李源都懷疑是不是又穿了回去……
低頭看了眼左手上拿著的新辦港島身份證,上面寫著李愛國三個字,又瞟了眼右手上的地圖,李源往西走去。
這年月,其實逃過來的人也會被遣返。
除非能跑到市區,跑到市區就是勝利,非但不會遣返,還會一路送到市政廳,幫助快速的辦好身份證。
一座工業化的城市,自身人口卻只有一百多萬,自然遠遠不足,需要補充人口。
北面大陸的逃民,就是最好的補給地。
至于為什么還會遣返……
因為如果不加一道護欄,港島人口就不是現在的二百多萬了,五百萬都打不住……
留下來的,要么是跑的快的,要么是有頭腦的,也算提高優化了“移民”素質。
對了,眼下港島的官面語言是英文,上流社會則以國語交流為榮,對魔都大盛海有迷一般的崇拜。
粵語……被視為新界農村比較流行的語言。
如邵逸夫、金鏞、鄒文懷等未來影響中華文化圈很多年的大亨們,在港島活到死,粵語仍不熟練……
這種現象一直延續到七十年代后期……
按照地圖,李源在中環德己立街找到了一家周生生金店。
這家打三四年就在粵州開設的金店,不至于黑吃黑,生出那么多麻煩事……
運氣不錯,由于今年年初英國政府為了控制貿易赤字,決定將英鎊從金本位中剔除,導致金價大幅上漲,每克從八美元,漲到了十五美元。
六十年代的港幣兌美元匯率大概是五點六五,也就是一克黃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