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院子里已經圍了一圈的人,大人孩子都有。
孩子們每人手里都抓著一個飯團在啃,一邊啃一邊笑一邊。
見蔣家大哥抱著妹妹出來,忙給他們讓了一個最好的位置。
蒸好的香稻米飯黃燦燦的,粒粒分明。
倒進專門的大石臼里,三個壯漢拿著木錘子,輪番對錘,一邊錘一邊翻一邊“嘿喲嘿喲”的喊號子,十分有節奏。
這活兒是極需要經驗和力氣的。
三個壯漢打了一會,便又換了另一組人上場,輪換著錘,前后打了約有二刻鐘左右。
石臼里的香米飯便被徹底打成了細膩的米面團子。
這時便有年長的嬸子們,端著干凈且刷了一層油的竹簸箕過來。
將打好的米面團裝進一個大漏斗一樣的裝置中,用一個梯形木錐子往下壓。
米團從漏斗下方的圓管里被擠壓出來,就成了規則光滑的圓柱型。
再用干凈且沾了水的剪刀,按一定的長度一段一段剪下來,擺放在專門的木板上晾起來,這年糕就算是成了。
剛打出來的年糕是最好吃的,又香又糯,Q彈有嚼勁。
但因為這東西金貴,即便是圍觀的人群再饞,也做不出主動討要的事情來。
倒是老胡氏,主動讓人剪了些短棒兒給圍觀的孩子們分了些。
糍粑和年糕差不多的做法。
上好的糯米蒸熟,在石臼里舂成細膩的米面團子,之后掐成孩拳頭大的劑子,再按壓成形即可。
米果子的做法,要復雜的多。
糯米泡過之后,洗凈,瀝干水舂成粉沫。分五分之一出來,加水和成米面團子,按壓成餅,再放到熬煮好的紅糖漿里煮熟。
煮好的面團連同糖漿一起倒入剩下的米粉堆里,和成數個十多斤重的大米面團子,放置兩刻鐘發酵。
接著用搟面錘搟成一厘米左右厚度的大面餅子,用專門的比尺比量著切成五到七公分左右的面條。
再用剪刀剪或是用刀切成一厘米左右寬度的條,灑在案板上晾干水汽,最后下油鍋炸。
整整一天,蔣家的院子里都是異香撲鼻。做好的年糕糍粑和米果子擺滿了蔣家的三間廂房。
晚飯后,蔣老頭和老胡氏喊了三個兒子兒媳坐在一起,開了個家庭會議,商量著送年禮的事情。
大家你言我一語,在喝光了兩壺茶水之后,總算拿出個合理的章程來。
第一個是族人的年禮。
蔣氏族人47戶。加上里正,趙六指、齊腐和楊婆婆家一共是51戶。
這些人家,每家送五根年糕五個糍粑,這加起來就是一合。另外,每家再給一斤米果子,二斤肉。
這些年,蔣家沒少受親朋和族人的幫襯,如今自家也算是起來了,自然也不能忘了大家伙,否則就是忘本。就比如趙家。
趙六指同蔣文淵是發,比蔣文淵大兩歲。
時候村里一幫熊孩子同外村的約架,他那會是孩子頭,幫蔣文淵扛了不少揍。后來也多有幫襯。
他家田地少,農忙時到蔣家忙不過來,也會時常過來幫把手。
每每有好事,也不忘給蔣文淵留一份。因此,蔣文淵很是記他的情。
如今自己日子過好了,自然也不會忘了幫他扛過揍的兄弟。
比如齊腐家。
齊家雖是外來戶,但因為有一手做腐的好手藝,日子過的并不差。
十多年前,蔣老頭得了重病,需要一味極其昂貴的藥材救命。
老胡氏帶著三個兒子借遍了族人,仍然沒有湊夠藥費。
齊腐聽后,主動上門借了一銀子給蔣家,這才湊夠了藥費。
因著這份恩情。蔣家對齊腐家也格外禮遇。
至于楊婆婆家,純粹是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