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平均畝產300斤算,約收糧3900斤左右。
其中有兩畝不用繳糧稅,那么稅糧約在110斤左右。交完稅,還剩下不到3800斤。
他們家祖孫四代,共15口人,平均算下來每人每年只有252斤左右的谷子。
一斤谷子七兩米三兩糠。照這個比例計算,這252斤稻谷,舂出來,撐死了只有176斤左右的大米。
再算仔細些平均每人每天半斤米都不到,即便一天只吃兩頓,也根本不夠吃。
尤其他家除了兩個娃娃外,其余都是半大子。
有道是半大子,吃死老子。
為了填飽肚子,家里人往往只留下很少的一點大米,其余都拿去賣了,換成其他的糙米粗糧回來,這樣能多頂一些時日。
就這樣精打細算,仍然有青黃不接的時候。
到了那時候挖野菜,做米糠粑粑,基本是逮啥吃啥。
蔣禹清上輩子是孤兒。時候在孤兒院頂多是吃的差些,飯還是能吃飽的。
后來上學,學了歷史,大概知道古代的糧食產量低,在災荒年甚至還出過“易子而食”的慘劇。
但那會兒,到的僅僅是字面上的描寫,遠沒有現在親身經歷的感觸深。
蔣禹清覺得,自己能重活一世,還有附贈那么大個金手指,多半是上輩子積了德。
不是她自吹,當初她還是阿飄的時候,超渡她的老道就是這么的。
即然如此,這輩子還是多做些好事吧。不求死后再重來一世,只求不枉來這世上一遭。
秋收過后,就是中秋。
作為青州的最高長官,蔣文淵收到的中秋節禮堆滿了一整個庫房。
什么月餅,糕點,土儀,酒水,茶葉還有些貴重藥材之類的。
相應的,蔣家送出的回禮也同樣不少。
這會氣溫還高,東西放不住。
陸氏花了一個上午的時間,將東西全部收拾出來。
貴重藥材部分收了起來,以備不時之需。
其余的東西,留下些能放的、可以待客的酒水、茶葉等。其余的分作兩部分。
一部分送回西津渡,讓家里人分送給族中長輩和里正等。一部分讓娘家大嫂帶回去,孝敬爹娘。
中秋節縣衙休沐一日。
今年的中秋節也是蔣家的大家長,蔣老頭兒的五十歲壽辰。
照規矩是要大辦的。然老頭兒早就交待了兒孫們不辦生辰,族人那里也透了話。
老頭兒從前在酒樓里聽人。是的是,有大官借辦壽辰斂財,讓人給參了,之后抄家流放的事兒。
這故事讓他印象深刻。
他兒子如今是青州縣令,若是他的生辰大操大辦,到時各府少不得備賀禮上門。
那他們家不就與那里一樣兒了嗎。
所以,壽辰這事兒堅決不能辦。一家人熱熱鬧鬧的吃個飯多好,省得興師動眾的。
老頭兒死倔,無論幾個兒子怎么勸,不辦就是不辦。
兒子們拿他沒辦法,只得依了他。
既是中秋,又是爺爺的生辰。
晚飯后,一家人坐在一起吃月餅賞月。為了活躍氣氛,蔣禹清決定彩衣娛親,給大家表演個節目。
團子話都不利索,所以唱歌之類的就不要想了。
跳個舞還是可以的。
她大哥哥笛子吹的好,她便央求大哥哥吹個曲子給她伴奏,不拘什么曲子,反正她也是亂跳,圖個樂子罷了。
蔣禹江吹了首輕快活潑的調子。
團子跟著曲調努力調動著胖胳膊短腿跳起了舞。
上輩子還在孤兒院時,來院里做義工的姐姐教的,她現在還記得。
笨是笨了些,可仔細,還是挺有模樣的,著實驚艷了長輩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