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片平坦的地方到處都是殘垣斷壁,只剩一些珊瑚礁石堆砌的墻腳還矗立在原處。
雜草從殘垣斷壁中長出來,青篙處處,不清的凄涼和荒蕪。
在這片殘垣斷壁的邊緣處,有一片墳包。因為長年累月的風雨侵蝕,幾乎已經快被削平了。
這些墳包中有一座特別平而且散亂,起來十分不規則。
就像是入葬的時候并沒有好好圓墳,只是隨意堆了些土,又或者是死者下葬后,他的墳被什么動物挖掘過。
不論是什么墳,所有的墓碑都是木質的,十分簡易,但是卻都面朝東方。
墓碑大部分已經朽爛,倒伏在了地上。上頭隱約可見,陰刻的碑文,這些都是大夏的文字。
萬里之遙的海外,葬著一群大夏人,他們的墓碑朝向東方,遙望著故國,不清的凄涼。
蔣禹清讓將士們回船上去,拿些鐵鍬過來,準備給客死異鄉的同胞們好好的圓圓墳。
再拿些香燭紙錢和瓜果酒水來祭拜一二。
他們最先圓的就是那座起來不成樣子的墳。誰曾想一鏟子鏟下去竟然碰到個土陶罐子。
好在下鏟的將士,怕傷到底下的尸骨,力道并不大,這才沒有將罐子打破。
陶罐上覆了好幾層防水油布,密封的嚴嚴實實的。將士們把它從泥土里扒了出來,問蔣禹清要不要打開。
蔣禹清想了想:“打開吧!”
壇子里并沒有大家想象的金銀珠寶,只有一個線裝的本子,除此之外再無其他。
蔣禹清翻開本子,發現這竟然是由一本賬簿改寫成的航海日記。
葬在這里的,的確都是大夏人。七十多年前,十三個福州商人,壓上全部身家,進了一大批的瓷器和絲綢,準備運往西方販賣。
誰曾想歸來的途中遇上了大風暴,他們的船只在海上傾覆。主仆加船員共七十多人,當場淹死了幾十個。
剩下的每人抱著塊破木板,順著洋流漂到了這里,上岸后一點數,僅剩下了十七個人。
他們自知回國無望,就在這里搭建房屋住了下來,這一住就是二十多年。
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們漸漸的年老體衰,一個接一個的離世。
最后只剩下了這個記的主人方原。
他埋葬了所有的同伴后,自知時日無多。因為再無人能葬他,他就自己挖了葬坑,用木板和繩子,做了個簡易的填土機關。
在他感覺大限將至時,就自己爬進坑里,拉下繩索,事先堆積在木板上的泥土,就會盡數傾入坑中,將他埋葬。
所以大家到的他的墳墓才會是這個樣子。
他在最后的遺言中寫道:“望神明保佑,將來能有我的同胞來到此島。
但愿他能在我們同出一國的份上,將我們的尸骨帶回故鄉安葬,感激不盡!”
到這里蔣禹清長嘆一聲,對身邊的士兵:“去準備些木板,做些簡易的棺材,將這些同胞都帶回大夏吧,葉落總是要歸根的。”
對此,陳巖峰的感觸是最深的,因此干起活來格外的賣力。
對于流落海外的游子,還有什么是比回歸故鄉更為重要的呢?
眾人一起動手,十七具簡易的棺材很快就做好了。
華陽子掐算了最佳的起墳的時辰,又的做了場法事超度。
將士們點了香燭紙錢,擺了貢果,敬了酒,開始起墳。
最后,這些棺材都被搬到其中的一艘型寶船上,等到柔佛時,再接上陳巖峰家的棺材,和打海盜時犧牲的將士遺體一起,運回大夏。
在海豚們的指引下,一行離開了珊瑚礁島,前往下一個地點。
如此又在海上漂泊了半個月,總算把義諸海盜集團的所有藏寶全部收入囊中。
此時已經到了十一月下旬。蔣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