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一些人才去做這些事情,若是凡事都需要你來開動腦筋,點子遲早也是有用完的一天?!?
我的點子用不完.不過也算提醒了李逍,敬了杯酒,道:“岳母大人的極是,也該培養人才了,凡事都需要我去辦,得累死,所以婿打算創一個學校。”
朱凝云問問一笑,梨渦綻放:“我就知道夫君有法子解決,是什么學校?”
李逍神秘一笑道:“大明第一創業培訓基地!是時候開啟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掀起草根創業的新浪潮,所有的技藝將會開始快速提升?!?
眾人:“????”
別人聽不懂,但李逍心里明白,科技的進步其實就是資本的裹挾,無數人創業創新,才能換發生機!
現在的大名的商人做的生意太普通了。
無非是將東邊的,賣到西邊兒去,低買高賣,傻子都會做,缺的無非是初始的積累,還有人脈關系.
而李逍要培養的不是這種商人,而是搞創新的商人,現在還有太多東西可以創新了,肥皂、洗發水、衛生紙
徐妙云雖然聽不懂,但還是笑道:“李逍,母妃相信你,不過你做的這些,母妃暫時是幫不了你了,再過幾日,我也要動身去京城了?!?
成為了太子妃,也就要去東宮居住了。
“母妃,孩兒會想你的”
朱高煦痛哭。
“傻孩子,母妃也會想你的,有姐夫和姐姐在這里陪你,多聽他們的意見,知道么?”
徐妙云笑著摸了摸朱高煦的腦袋,溫柔道。
就如此。
接下來的幾日,大家都陪著母妃徐妙云談天。
然后就是徐妙云將燕王府的產業,大部分交給了朱高煦,其中一部分,自己帶走了。
交接過后,眾人將母妃送了很遠很遠,才停下腳步。
一路上,有張玉、張武兩人率領兩千精兵護送入京.
生活回歸平淡,也不平淡。
因為朱高煦開始沿著朱棣的腳步,每日練兵,學習兵法.
如今的李府,改成了國公府,換了個名頭更氣派了。
國公是能代代流傳的,封賞是食邑萬戶,不過在明朝,食邑制度逐漸減弱,沒有什么很大的權利,但能分一點稅收。
李逍獲得了整個宛平縣和東安縣兩縣的稅收的十分之一。
大概算了一下,一個縣的稅收包含:田賦、戶賦、商稅、工役等,每年稅收在三萬兩銀子。
兩個縣差不多六萬兩銀子。
也就是,李逍坐著不動,每年將會分到六千兩銀子。
而成為朱高煦作為藩王,則可以獲得整個北平稅收的十分之一,除去這些,剩下的則是要上交給朝廷。
圣旨下來后,李逍就去領了這份福利,隨后走馬上任成為了北平府的新知府。
而沒多久,在京城的楊士奇也發現自己調到北平的東安縣去當知縣去了。
楊士奇那個激動啊,他可是聽北平已經被李逍治理的非常好,還是特區,俸祿比其他縣衙要高許多,便快馬加鞭趕到了東安縣,上任去了。
迎接的時候,縣衙的人都有些提不起勁,本以為李逍會回來,結果李逍成了國公,升到上面當知府去了。
結果來了一個瘦不拉幾的鄉下人.
“你們縣的縣丞呢?”
楊士奇來到縣衙,發現縣丞不見身影,好奇問道。
有人道:“縣丞躲債去了,還不敢出門.”
“躲債?”
很快,楊士奇就進入了縣衙之中打開賬簿翻開一,隨后整個人感覺不太妙,沈氏錢莊欠賬八千兩白銀、張氏錢莊欠賬三千兩白銀、李氏錢莊欠賬五千兩白銀
待楊士奇講這些所有加起來,算出共計欠款五萬八千兩
麻了,徹底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