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街上,耳聰目明的琥珀已經意識到身后每一個拐角處都有埋伏的影子。
他低聲對李修道“你師父讓你引了這么多人過去,該不會想大開殺戒吧?”
李修正色道“這怎么可能?”卻又一時說不出什么道理,只能默默走路。
梓桐書院乃是此地官府督辦的授業講學之地,里面聘請授課的,皆是德高望重的儒學大師,這里的學生各個品學兼優,曾經為元柳國培養出不少狀元郎,因此求學之人都快踏斷了門檻。
這一日正好是梓桐書院公休之日,學生們無需到書院學習。
李修他們走近書院,只見大門洞開,里面卻是靜悄悄一片,看不見一個人影。
他們踏進書院門檻,先見到一個四方院落,兩旁栽著數棵百年銀杏大樹,此時已經入秋,銀杏樹葉已經泛起了金黃的色澤,在微風中搖曳,偶有幾片已經開始隨風飄舞下來。
居中一間開闊的廳堂,上面一塊牌匾,書寫著“明倫堂”三個遒勁大字,走近一看,里面桌幾蒲團擺放整齊,正中掛著孔夫子的畫像,顯然是講學之所。
明倫堂兩邊另有兩條走廊通向后面,李修他們見此處無人,只得往屋后尋去。
沒想到梓桐書院占地極為廣闊,明倫堂后是一片綠茵青草地,幾處建筑點綴其間,藏書閣,琴房,畫室等錯落有致,還有一個練靶場和一個蹴鞠場。原來在元柳國,學生不僅僅需要飽讀詩書,才藝和騎射也是必備的技能。
李修他們一路找尋,忽見一個駝背老者在一邊掃地,急忙過去詢問“老人家,不知今日可否有一位伯明先生前來拜訪?”
老者抬頭看了他們一眼,點頭道“有啊,就在前面小花園的文暉亭之內?!?
四人急忙快走幾步,穿過一扇圓門,果然看見一處草木繁盛的花園,一座六角亭掩映在樹蔭之下。此時文暉亭僅有一扇窗戶半開,似有一個人影背窗立在陰影中,與伯明先生身形相仿。
李修與阿海大喜,趕忙穿過花叢,推門進去,大聲喊了一句“師父!”
他們話音未落,只聽刷刷刷幾聲,從文暉亭四周的樹梢灌木叢之后,霎時躍出幾十個人影,將文暉亭包圍個水泄不通。
人群中走出一個虎背熊腰之人,正是剛剛與李修他們激戰過一場的何永舟。他的身旁,另有幾個人與他并行走至前列,一個是年約四十歲的英武男子,眉頭緊鎖,似是十分憤慨。一個是頭戴僧帽,身材矮小敦厚的番邦僧人,瞇眼合掌。另一個則是高高顴骨,嘴角下沉,目光陰冷的四五十歲的婦人。
何永舟笑著說道“小兄弟,咱們又見面了?!?
李修喝道“何幫主帶這么多人打擾書院清凈之地,是要做什么?”
何永舟仍是面笑心不笑“自然是來捉拿武林公敵伯明了?!?
李修心里慌亂,眼前這些人看起來不是好對付的,不知道為什么師父偏偏要把他們引到這里來?師父一人武功雖高,但是畢竟人力有限,就算有他們幾個年輕人相幫,終究無法輕易抵擋。
他低聲對文暉亭內的伯明先生道“師父當心,這些人來者不善?!?
隨即,便聽見何永舟朗聲對文暉亭里面道“伯明,你陷害武林忠良人士,證據確鑿,還不快束手就擒?”
亭內之人身子微微一顫,轉過身來,歪著腦袋睜著一雙無辜的雙眼看著亭外眾人,有些詫異道“你們在說什么?”
只見此人慈眉善目,一身儒生打扮,年紀約莫四十來歲,身量確實與伯明先生相似,卻并非伯明先生本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