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尼亞的新政在政府一力推動中開始了各項建設。
1930年2月,布加勒斯特到敖德薩鐵路開工。
4月,布加勒斯特、康斯坦察、瓦爾納環形鐵路開工。
6月,康斯坦察至貝凱什喬包復線鐵路開工。
7月,施工難度最大的貝凱什喬包至利沃夫鐵路開始建設。
短短大半年時間,羅馬尼亞國內就像進入了一個大工地,到處都在興建基礎設施。這些基礎設施大到隧道橋梁,電站鐵路,小到灌溉水渠鄉村土路。這一刻,羅馬尼亞上上下下都在為這些基礎設施建設所忙碌。
既然大家都這么忙碌,那么作為政府最高負責人的卡拉圖里也不例外。現在他一睜眼,就有諸多的是在等著他處理。在首相府內,秘書正在向卡拉圖里匯報著目前需要他處理的事物。
“首相,特蘭西尼瓦省發來的報告,聲稱目前他們目前所儲存的建筑材料已經不足以支撐該省的各項建設任務。希望政府能夠協調一筆材料物資給該省。”
聽著秘書的話,卡拉圖里感到有些奇怪,于是他問道。“這直接轉給建設部門啊,怎么放到我這來了呢?”
“這不是交通大臣李迪爾下去視察了么,另外能管此事的幾位也不在布加勒斯特,所以才被轉到閣下這里。”
秘書的解釋,讓卡拉圖里釋然了。現在全國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讓交通部的人都忙不過來,有些事被轉給自己審閱也純屬正常。
所以卡拉圖里在聽完秘書解釋后,拿起這份報告審閱了起來。其實特蘭西瓦尼亞要的東西不多,也就三萬噸水泥,兩萬噸鋼材,加上其他一些物資。
在卡拉圖里看來不多的物資,不過在特蘭西尼瓦卡看來就非常不錯了。
天可憐,雖然說特蘭西瓦尼亞在羅馬尼亞戰略地位非常高,不過一說到經濟發展簡直是一把鼻涕一把淚,讓人心酸。自從該省被解放之后,除了一開始像灑胡椒面一樣得到一些援助之外,該省就很少得到政府的經濟支持。從之前的開發西加利西亞到后來的基礎設施建設計劃,特蘭西尼瓦省都是分的份額最少的那一位。這讓該省兩百萬民眾對此感到失望不已。
不過這也不能怪政府對特蘭西尼瓦支持力度小,只要翻開地圖一看就知道為什么會是這樣。特蘭西尼瓦幾乎將國內的喀爾巴阡山脈給包圓了,其境內不是山地就是丘陵。而且適應人類生活的丘陵地區還只占到其境內的五分之二,這讓主要發展經濟的政府怎么可能將大量資金投入到這里。
現在是和平年代特蘭西尼瓦的重要性也不顯露,只有在歐洲局勢動蕩時,該地區對羅馬尼亞的重要性才會顯露出來。所以這些年該省的經濟增長一直排在倒數的位置,讓本來還顯富裕的地區,漸漸露出不支的局面。當然政府對此也是一清二楚,所以借此建設機會,為該地區也撥了大量的物資。主要是用于興修水利,擴建道路所用。
解決了特蘭西尼瓦的建筑材料問題,卡拉圖里繼續聽著秘書匯報其他工作。
“然后就是在摩爾達維亞省的巴克烏縣,這里發生了一起意外事故。筑路到這里時,開山放炮引起山體滑坡造成十九名工人喪生。”
聽到引發了事故,卡拉圖里表情嚴肅了起來。“善后工作做的怎么樣了?”
對于事故卡拉圖里不怕,現在修建工程哪能杜絕事故的發生。最重要是安撫遇害者家屬的工作,不能引起施工的耽誤以及其他工人的不滿。
很明顯秘書也知道卡拉圖里的關注點在哪里,所以也直接說道。“當地政府已經派人去安撫了,給足了撫恤金。家屬們都除了悲傷情緒之外,并沒有其他舉動。”
“那段工程是由哪個公司承建的?”
不怪乎卡拉圖里會這樣問。因為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