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機能在未來成為領先世界的存在。
除此之外羅馬尼亞與意大利聯合研制的無線電偵察設備(雷達)的研制,也進展順利。目前兩國的人員在足夠的經費下,已經基本解決惡劣天氣環境帶來影響,也初步解決大功率散熱等問題。相信為未來兩國的雷達一定不會晚于其他,對于這一點兩國研究人員深信不疑。
當然這些軍事方面的研究依然正在持續進行,不過在軍事上羅馬尼亞也作出的新的貢獻。鑒于裝甲師在對蘇局部戰爭中的表現,羅馬尼亞新成立了一個裝甲師編制,第二裝甲師。
對于第二裝甲師的建立,也讓其他國家看到羅馬尼亞對裝甲兵的重視,而國內不少將領對于該師師長爭奪也是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為了爭奪該師師長的職務,在這段時間不少將領都發表了自己對裝甲部隊的見解。
而且對目前軍方三巨頭的走動也達到了非常頻繁的地步,甚至上一個沒走下一個就在門外等候了。甚至連身體不適的普烈山元帥,也被這些人的拜訪而煩惱不已。不過最終該師師長職務落到騎兵師副師長揚·安東內斯庫,這讓不少任大跌眼鏡。
說起來安東內斯庫少將擔任第二裝甲師師長,也是有著自己的優勢。首先騎兵師與裝甲師作戰方式有共同點,其次安東內斯庫少將自己能力也出眾,而且在年齡也占據優勢。還有就是他與主導羅馬尼亞裝甲部隊發展的霍夫曼中將是好友,很夠領先別人得到裝甲部隊運用的一手材料。
所以仔細分析起來,他擔任第二裝甲師師長一職并不讓人意外。不過目前第二裝甲師才開始組建,其大量充斥著新兵,這對其而言也是一個巨大的考驗。要是做不好,相信有很多人樂意接替他的職務。
至于其他項目暫時還在緊張的研發過程當中,還沒有好消息傳來。不過倒是有英法等國的媒體宣稱羅馬尼亞新建造的戰列艦嚴重超標,完全看起來不像是35000噸的戰艦。對于這種消息,羅馬尼亞政府作出義正言辭的批評,羅馬尼亞戰列艦完全是合乎華盛頓海軍條約的,望這些捕風捉影的小報不要胡亂猜測。
不管怎么樣,羅馬尼亞在歐洲大陸逐漸熱鬧的時候度過了193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