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保加利亞的民眾的自信心得到空前的提升。已經有媒體在報紙上喊出,要讓馬其頓民眾回歸保加利亞的口號。
而如果埃德爾答應了英法的要求,那么其在保加利亞民眾的地位將會大幅的降低。如果埃德爾不答應那么會得到南斯拉夫和希臘兩國的敵視,兩國對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的經貿、外交等關系上將會得到巨大的打擊。而且還會影響周邊的匈牙利和捷克等國,因為人愿意看到自己身邊有一個野心勃勃的國家。
而且這個問題對埃德爾而言還不是那么好解決的,一戰后的凡爾賽體系是得到各國承認的,如果羅馬尼亞反水,將讓羅馬尼亞外交遭受沉重的打擊。而且對羅馬尼亞來說他是既得利益層,還是獲得巨大利益的既得利益層。
所以埃德爾反對就是讓羅馬尼亞王國失望,如果贊成就是讓保加利亞王國失望,而且還不能不表態。
而埃德爾經過慎重考慮后,選擇了贊成的態度。因為他很清楚自己的基本盤在哪里,而且依照實力來說,也必須優先考慮羅馬尼亞王國的態度。而且保加利亞目前國內還需要緩慢的恢復,內政不平、國力不彰,依然還沒有和羅馬尼亞捏成整體,拿什么挑戰英法。
而且他對《納伊和約》那條將保加利亞陸軍限制在2萬的規定非常滿意,沒有修改的打算。盡管保加利亞陸軍在亂局中表達中立沒有反對埃德爾入主,但是他依然對其不滿。保加利亞軍方參與政治過深,讓埃德爾對其非常的忌憚。看看保加利亞混亂局勢中,軍方幾次出手都是在加劇事態的混亂程度。
而且埃德爾早有將保加利亞軍隊清洗一遍的想法,尤其是目前的埃德爾衛隊在保加利亞處于一個尷尬的境地。已經達成護送任務的衛隊按道理應該解散,不過埃德爾可不愿意將其解散。而保加利亞軍方對于接納其心存抗拒,這讓埃德爾感到憤怒。自己都成為國王了,保加利亞軍方還像自成一體。
而這次英法的威逼更是給了埃德爾的機會,答應限制軍隊的數量讓軍方無話可說。
然后順勢將衛隊進行精簡,將其納入新成立的武裝警察部隊中。這些骨干是在羅馬尼亞軍中保加利亞族的官兵,正好讓其發揮作用。而且這支武裝是警察,哪怕其配坦克也是開坦克的警察,英法無話可說。
這還能在保加利亞留下一支忠于自己的武裝,對于鞏固自己的地位也是有非常巨大的作用。
至于賠款早就給完了,埃德爾更是無視,難道還能要回來不成。
而割讓的領土目前也沒有實力拿回來,所以這對保加利亞沒什么損失,唯一損失的不過是膨脹起來的自信心而已。而對此埃德爾認為,遭受一下打壓,能讓保加利亞對英法感官更加惡劣一些,同樣沒什么不好。
所以最終保加利亞政府公開發言,宣稱愿意遵守《納伊和約》,無意對該條約進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