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接下來的日子,羅馬尼亞就在緩慢的擴軍中度過。
而在世界上,遠東的那場內戰埃德爾的老朋友也走向階段性勝利。共產黨武裝被迫進行轉移,其在江西的根據地也已近被占領。而在這場中戰斗中,根據羅德兩國顧問團改編的軍隊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
所以暫時解除心腹之患的那位埃德爾的老朋友,對于推動其軍隊改革更加的迫切。因為日本人在華北地帶已經越來越不安分,他迫切的需要更多的武器裝備改編更多的軍隊,所以南京方面提出繼續將原材料換武器的計劃進行下去。
而對于南京的要求,德羅兩國都表示同意。其中德國方面因為需要工業原材料,而且自身外匯就不充足,至于羅馬尼亞方面,也是為了擴大出口。因為隨著羅馬尼亞換裝的進行,大量老式裝備退出了現役。對于這些裝備銷毀要花資金,存起來還占地方,不如將其銷售出去換些原材料。
雖然這些裝備在歐洲已經顯得跟不上時代,不過對于南京方面來說,這些保養的非常好的裝備其也是樂于接收。因為價格上比起新裝備差了一大截,性能并沒有差太多。所以對于接收這批價廉物美的武器,南京方面一百個愿意。
所以在1935年,羅馬尼亞先后運輸了高達52億列伊,足夠裝備十一個師的裝備。當然除了從羅馬尼亞收破爛之外,其隱藏到骨髓的德式迷依然在發作,德國在1935年也出口了11億帝國馬克的武器。
當然除了遠東之外,進行許久的埃塞俄比亞戰爭也到了尾聲。意大利在經歷換帥、增兵,終于在1935年4月21日,在阿散季湖附近的梅丘,埃軍主力被擊敗。6月2日,塞拉西一世流亡英國。6月5日,意軍占領亞的斯亞貝巴。9日,墨索里尼宣布將埃塞俄比亞領土并入意大利。
雖然意大利占據了埃塞俄比亞,但是這場戰爭給了意大利帶來的巨大的傷亡,近十萬人陣亡,43,000人負傷。
雖然埃塞俄比亞多山的地形限制了意軍的發揮,但是其巨大的傷亡讓所有國家對意大利軍隊的英勇還是贊了一句。
不過其軍隊上層指揮僵硬,戰術落后,裝備落后這一點卻是無法掩蓋的。尤其是裝備的布雷達65輕機槍、曼利夏卡爾卡諾步槍可謂是極品。
布雷達65輕機槍其獨特的側身彈夾,導致重心偏移。全槍質量不含彈匣10.34kg,可謂是輕機槍中的大胖子。不過其重量并沒有帶來更高的射速,500發每分鐘的最大理論射術,也因為設計不合理完全做不到,可謂是能和大正十一式輕機槍(歪把子)爭一時瑜亮。
至于卡爾卡諾步槍就不用過多解釋了。1890年,意呆利首席技師薩爾瓦多·卡爾卡諾在都靈兵工廠于參照著意大利面點師傅的搟面杖,設計出卡爾卡諾1891步槍。用以替代奇葩的104 x47r口徑1870維特里黑火藥步槍。
卡爾卡諾步槍長1,285 ,口徑選用65的小口徑。其選用的6552步槍彈,是當時威力最弱的制式全威力彈。
卡爾卡諾步槍是由漏夾供彈,這個漏夾又借鑒了1888委員會漏夾的設計,而意大利加了一發。(而之前的維特里步槍四發裝夾,卡爾卡諾六發漏夾,意大利人不會數5?)
卡爾卡諾步槍采用了獨特的漸進膛線(接近槍口纏距越短,彈頭轉速越來越快),該槍精度良好。然而讓人大跌眼鏡的是,意大利人對彈藥管理混亂,卡爾卡諾彈火藥來源不一,所以卡爾卡諾初速從600米到750米每秒,彈道也因此很隨機打不打的中人都看運氣。
與日本的同口徑三八式步槍相比,卡爾卡諾步槍完全比不上。所以這也是意大利軍隊之前傷亡那么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山地作戰對單兵素質和武器要求較高。
當然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