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忙的康斯坦察,依然是目前羅馬尼亞最大的港口。每年成百上千萬噸的貨物經過該港口運往全世界。當然作為羅馬尼亞最大的商港,這里也是很多人選擇的羅馬尼亞第一站。 大衛·本·古理安看著在港口停靠的各式船只,一邊對身邊露出羨慕表情的隨行人員說到。“放心吧,未來的我們的國家也不會遜色的。” 本·古理安出生于波蘭,,原名加格林。在他年輕時是一個熾熱的猶太復國主義者,1906年他來到巴勒斯坦,首先他做記者。他的政治生涯開始時他改用了本古理安這個猶太名字。 1915年他在美國紐約認識了他的來自俄羅斯的夫人波拉·本古理安,他們于1917年結婚,後來他們共有三個孩子。1918年他們回到巴勒斯坦,1921年他組織了以色列總工會。1930年他創建了以色列工黨。 而這次他的任務就是與埃德爾接觸,看能不能獲得羅馬尼亞的支持,順便也領略一下羅馬尼亞的實力。 而羅馬尼亞負責接待他們的人員,也很快來到了他們面前。 “你好,本·古理安先生,我是莫納爾,負責這次接待你們。” 一名迎接他們的官員做著自己介紹。 “你好莫納爾先生,接下來就聽從閣下的安排了。” 面對羅馬尼亞的接待人員,本·古理安也很客氣的回應著。不過從這幾位的言談舉止來看,應該不是政府官員。所以在內心中,本·古理安對于能否與羅馬尼亞達成有利的協議有些感到不放心。 沒錯,這次接待就是由王室侍從負責的。因為埃德爾目前不想將這次接待,搞得人盡皆知。要是談成了好說,要是談不成那才叫尷尬。 至于本·古理安對此早已習慣了,因為更加讓人不習慣的他都見過,這也是他為什么迫切的想要猶太人有自己國家的原因。 而在康斯坦察港口將本·古理安一行接走后,他們乘車向布加勒斯特趕去。雖然一路上負責接待他們羅馬尼亞人都是客氣有佳,但是任憑本·古理安怎么套話,都不能得到有用的信息。 開玩笑,他們都是侍從出身,要是被本·古理安小兒科一般的把話套了出去,那才叫丟臉丟大發了。 經過一系列的檢查之后,本·古理安終于見到了埃德爾。 “你好,本·古理安先生。” 一見面埃德爾就友好的與其打著招呼。 “你好,國王陛下。” 與埃德爾相比,本·古理安就顯得拘束得多。 不過埃德爾對此視而不見,直接說出這次自己邀請的用意。“本·古理安先生,這次我與閣下會面主要是想幫助在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我了解到目前在該地區的猶太人與當地的阿拉伯人關系較差,沖突也是時有發生。這讓我很痛心,所以打算出售一批武器給貴方,以保證猶太人在當地的安全。” 埃德爾說要給在巴勒斯坦的猶太人送武器對抗阿拉伯人,本·古理安當然一百個愿意。不過他也知道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既然埃德爾陛下如此慷慨大方,那么必然對此有要求。 “感謝陛下對猶太人的關心,我們對于羅馬尼亞能夠如此無私的幫助猶太人團體,深表感謝。不知道我們能夠有什么幫助到陛下的。” 看到本·古理安如此上道的情況,埃德爾也說出了自己的要求。“是這樣的,我對于愛因斯坦教授的相對論很感興趣,不過羅馬尼亞大學曾經多次邀請其來羅馬尼亞演講,不過可能是愛因斯坦教授太過于繁忙,一直不能成行。所以我希望能夠親自見到愛因斯坦教授,相信這也是羅馬尼亞科學界的希望,當然最好其能到羅馬尼亞宣傳其理論。為此我們也可以在其他方面給予一些幫助。” 對于埃德爾的話,本·古理安當然知道其想將愛因斯坦留在羅馬尼亞的用意。不過目前愛因斯坦可是猶太人的一張王牌,要不問清楚,他怎么可能答應。 “那么陛下,不知道你所說的幫助包括哪些?” 就知道你要這樣問,埃德爾隨即說出能給與的幫助。“包括在外交、軍事、經濟上給予巴勒斯坦的猶太人給予援助,當然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