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6年又開工了2艘新式戰(zhàn)列艦。其裝備與羅馬尼亞同口徑的406艦炮,不過其裝甲、航速、巡航距離等數據不能與羅馬尼亞新式戰(zhàn)列艦相比,但是依然在世界上能排上號。
而且意大利不僅新開工了這兩艘,在去年的時候,憑借利比亞石油的收入,意大利又開工兩艘。等到這四艘超級戰(zhàn)列艦建造完成,意大利海軍的實力必將壓制在地中海的英法兩國。
而作為應對,法國政府也在去年和今年連續(xù)開工了兩艘新的戰(zhàn)列艦,其裝備的380口徑主炮,足以抗衡意大利海軍。而英國方面,為了應對意大利膨脹的海軍實力,也于1937年開工了兩艘380主炮的戰(zhàn)列艦。并且還從本土艦隊抽調兩艘戰(zhàn)列艦,增強地中海艦隊。
這場有意大利引發(fā)的造艦小高潮,被人稱為二戰(zhàn)前的海軍競賽。不過與一戰(zhàn)相比,這次的海軍競賽名不副實。
所以擁有一支強悍海軍的意大利,值得德國花費精力拉攏。
至于羅馬尼亞就與意大利不同,其常年與蘇聯的緊張關系,讓其保證了一支強悍的陸軍。這支經歷過戰(zhàn)爭鍛煉的軍隊實力,與其軍事合作多年的德國方面是心知肚明。而且兩國軍事理念有很大相同之處,都是以空軍遮蔽天空,地面以坦克作為主角的作戰(zhàn)方式。
所以對于羅馬尼亞那支強悍的軍隊,德國方面在私底下議論,與其作戰(zhàn)獲勝的幾率不會超過六成。因為在西班牙內戰(zhàn)中,德國方面發(fā)現,其新式武器,并不比德國同類型差,有多方面還比德國要強。這讓一直以來只認為天下第一的德國人,感到有些難以接受。
而且羅馬尼亞那支精干的海軍同樣讓德國眼紅,其5艘戰(zhàn)列艦除了米爾恰號之外,都是406口徑的戰(zhàn)列艦。而且通過私下的的了解,該級戰(zhàn)列艦足足超標了一萬多噸(誰讓海軍造船廠內德國技工那么多)。
這給了希特勒新的思路,所以對于自己海軍的俾斯麥級,他有了更多想法。首先該級戰(zhàn)列艦主炮必須不得低于406口徑,航速不得低于31.5節(jié)(對標羅馬尼亞的弗拉德級戰(zhàn)列艦),然后才是大航程和獨立作戰(zhàn)能力。
既然羅馬尼亞實力這么強悍,那么與其為敵,很明顯不符合德國的利益。所以德國內部普遍認為可以與其談談合作的一事,尤其是在波蘭和羅馬尼亞有著事實同盟的前提下,打破兩者的同盟更是成為德國迫切的需求。
所以里賓特洛甫的話才會得到那么多人的贊同。不過雖然與羅馬尼亞拉近關系有利于解決捷克和波蘭的問題,但是對于羅馬尼亞強悍的實力,德國方面還是有著忌憚的心理。
主要是在巴爾干地區(qū)由于羅馬尼亞的存在,讓德國影響力遲遲滲透不進去。真的要與其拉近關系,那么勢力范圍必然會被談起。
而此時的德國,并沒有壓倒羅馬尼亞的實力,那么不然會在其他地方做出讓步。這對一心要將德國帶到世界之巔的希特勒來說有些不舒服,但是形勢比人強,與羅馬尼亞的商談迫在眉睫。
所以想了一想后,希特勒開口說道。“接下來我將訪問羅馬尼亞,與該國國王埃德爾討論上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