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德國簽訂的同盟條款墨跡未干的時候,來自羅馬尼亞的輿論就爆發了。
他們紛紛發表在希臘境內的保加利亞人遭到政府欺壓的事,不少報紙還刊登著當地保加利亞人被希臘人暴打的圖片。其中引用最多的是一張,一個鼻青臉腫的保加利亞婦女坐在地上,懷里還抱著哇哇大哭的小女孩,而在她們旁邊則站著幾個一臉兇相的希臘少年。
這張照片徹底引爆了羅馬尼亞的民眾的怒火,他們紛紛表態,要求政府為這些可憐人保護。在原保加利亞國土上,民眾更加憤怒了,他們走上街頭要求政府對希臘采取果斷措施,保護這些國外的保加利亞人。
同時在希臘大使館外,示威的人擠滿了這里,讓他們燒毀希臘國旗,朝大使館潑油漆、扔臭雞蛋、石塊等一切可以投擲的東西。這讓希臘大使館一片狼藉,同時難聞的味道在這里久久不能散去,讓使館內的工作人員都沒有工作的心情。為此希臘大使亞里斯丁,向羅馬尼亞政府發出抗議,不過只換來一聲,請他保持冷靜。
在民眾怒氣達到頂峰的時候,羅馬尼亞將這位大使召了過來。
身為羅馬尼亞外交大臣的科斯特爾,眼神冰冷的看著這位希臘大使。“亞里斯丁大使,這是我國的外交照函,關于上面的要求,請在三天內給予答復。”
科斯特爾將照函遞到眼前希臘大使手中,頭也不回的就走了,只留在亞里斯丁大使一人有些不妙的在這里。
這是羅馬尼亞對希臘國內的保加利亞人被欺壓一事,給予的照函,這上面也代表了羅馬尼亞的態度。不過剛才科斯特爾的態度,讓亞里斯丁大使感到心驚膽戰。等他打開這份照函看起其內容之后,更是讓他說不出話來。
其實上面也沒有幾條,無非就是道歉賠償這些保加利亞人的條款,但是有一條最為關鍵的條件,讓亞里斯丁大使感到都快喘不過氣來。
該條款是鑒于希臘對該地區保加利亞人犯下的種族欺壓,現在作為原保加利亞王國的繼承者,羅馬尼亞與保加利亞聯合王國要求希臘歸還于納伊和約劃出的領土,以免該地區的民眾繼續遭受希臘政府的欺壓。
簡單一句話,就是現在羅馬尼亞對希臘欺壓該地區保加利亞人感到失望,要求希臘將這些領土歸還。
而且這份外交照會,還有了時間限制,要求希臘于72小時內給予答復。看著這份像極宣戰書一樣的照函,希臘大使亞里斯丁根本沒有其他想法,他現在只想盡快將這個消息發回國內。
當來自羅馬尼亞的急電發到雅典的時候,作為希臘首相同時也是獨裁者的梅塔克薩斯,立刻意識到情況不妙他一方面發布動員令,一方面向英法求援,請求兩國介入與羅馬尼亞的爭端。
此時英國首相張伯倫與法國達拉第,才因為捷克危機而忙的腳不沾地。此時張伯倫還有沒乘坐飛機與希特勒會面,不過他卻與法國總理與達拉第早已交換過意見,那就是極力避免英法陷入新的戰爭。
所以面對突然爆發的希臘危機,兩國更加頭疼不已。因為羅馬尼亞是新崛起的列強,那么對其的態度就需要慎重。如果英法強硬支持希臘,有可能爆發戰爭,雖然這能得到希臘幫助,但是羅馬尼亞實力可是非常可觀。
兩國對羅馬尼亞做過估算,憑借其4800萬的人口(1938年最新統計),足以爆發三四百萬的軍隊,而且羅馬尼亞軍工業不錯,能夠自身的需求。要讓軍隊與其作戰,這對英法兩國政府而言,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
困難主要來自民眾對戰爭的反感,主要是一戰太過于慘烈,其中英國就傷亡達到240萬人,雖然有殖民地軍隊作為炮灰,但是主要戰斗還是必須由英國本土士兵才能承擔。(這也是為什么二戰,英國使用殖民地軍隊較多的原因,一戰本土傷亡太重,還是炮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