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是一個豐收的季節(jié),勞作一年的農(nóng)民正在收獲著自己的果實。而在慕尼黑,與會的各國首腦也趕到這里,準備對歐洲面臨的兩大危機進行商談。
來到慕尼黑的有英國首相張伯倫、法國總理達拉第、意大利總理墨索里尼、羅馬尼亞首相米哈拉凱、德國元首希特勒五個主要會談領導人,至于捷克和希臘的代表只能等候會談的結果。
至于為什么埃德爾沒來,因為他是羅馬尼亞國王身份不對等。而且埃德爾認為這場會談自己不來也沒有關系,因為羅馬尼亞的條件不會變,不管事誰來都需要按照這個條件談。
既然是多國首腦會談,那么作為東道主的德國自然不會冷落各方,所以希特勒特意與各國首腦一起出現(xiàn)在眾人面前。而且為了展現(xiàn)德國的態(tài)度,希特勒還帶各國首腦檢閱了軍隊、
與會各國首腦在希特勒的帶領下,檢閱著德國的軍隊。
畫家出身希特勒對藝術上的追求,同樣體現(xiàn)在現(xiàn)在德軍的軍服上。他曾說軍裝一定要設計得帥氣,要能體現(xiàn)士兵的高貴和威嚴,這樣年輕人才會義無反顧的投身軍隊。而且他不僅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憑著自己的繪畫天賦和獨特的審美觀希特勒親自參與了德服的設計。
嚴謹?shù)娘L格,精美的裁剪,讓士兵穿著軍裝顯得十分威風有氣勢。很多年輕人選擇當兵,就是為了得到一套帥氣的軍裝。
另外衣服也是要靠身材。希特勒上臺之后大搞全民體育,在青少年中辦夏令營,鼓勵各種體育運動。這種全民健身帶來優(yōu)質兵源的同時,也讓為軍裝加分。畢竟軍裝也要靠身材才能體現(xiàn)陽剛之美和帥氣的一面(我在這里說大馬褲難看,沒人打我吧)。
更別說被特意挑選的檢閱軍隊,都是1米85以上的個頭,更顯得士兵卓力不凡。
不過希特勒的用心可能沒多少用,雖然各國首腦都在禮貌的檢閱著這支讓希特勒驕傲的軍隊,也從他們之間時不時的交流就知道,沒人對此太過于在意。張伯倫不時與達拉第小聲的交流著,而墨索里尼也明顯與米哈拉凱進行著互動,很明顯這是各國態(tài)度的體現(xiàn)。
除了檢閱軍隊之外,與會各國代表還簡短參加了一個記者短會。在會議上各國領導人的發(fā)言都各不相同,其中英法兩國說的最多就是和平,至于德羅著說的是各自要求,當然也不忘說幾句和平的話,不過只是點綴而已。而墨索里尼則在展現(xiàn)意大利在這次會談的重要性,說的都是意大利對這次會談的貢獻等等。
從各國首腦的交談就能看出,其側重點的不同。英法是為了避免戰(zhàn)爭,而德羅想要獲得自己各自的目標,至于意大利則是來刷存在感的。
隨著記者短會結束,各國首腦在準備在元首宮內商談目前面臨的危機。
在元首宮的小會議室內,會談終于開始了。
在會議一開始希特勒就重申了德國的態(tài)度。“我們德國的要求是必須是蘇德臺歸我國,我們不接受蘇德臺的自治以及其他要求,蘇德臺的主權必須是我國的。”
而在希特勒的話音落下后,米哈拉凱同樣重申著羅馬尼亞的態(tài)度。“我們羅馬尼亞態(tài)度也是一樣,納伊和約中被劃歸希臘的領土必須回歸,我國也不接受其他方式。”
德羅兩國的強硬表態(tài),并沒有讓英法兩位首腦感到吃驚。因為在私底下英法已經(jīng)商議過了,這次危機的應對方法。兩國都不愿意因為捷克和希臘兩國牽連進戰(zhàn)爭,因為不少報紙上將這次的捷克和希臘危機與一戰(zhàn)爆發(fā)的塞爾維亞危機相提并論,這讓不少人勾起了對一戰(zhàn)殘酷的恐懼。
那場造成上千萬人死亡的數(shù)千億美元財產(chǎn)損失的大戰(zhàn),沒人想再來一次。作為原當事國英法同樣不愿意再來一次。尤其是法國更是如此,上一次大戰(zhàn)損失了一代人,這要是再損失一代人,法國離滅國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