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現在羅馬尼亞鋼鐵公司,應該先做好內部穩定工作。在產能上目前的要求很簡單,滿足國內需求。”
“為什么呢?”埃德爾聽到這個卡圖拉斯基話,有點好奇的問到。面對王儲的疑問,這個波蘭人解釋到。“這是由于現在羅馬尼亞鋼鐵廠沒有優勢。在原料都需要進口的情況下,成本上就會比別人高。而且羅馬尼亞鋼鐵公司能得到發展,也是關稅的作用。”
“卡圖拉斯基先生請繼續。”埃德爾詢問一下后,讓他繼續之前的話題。
“我個人的想法是,在羅馬尼亞國內沒有找到大型煤鐵礦之前,鋼鐵業滿足國內就可以了,對外部市場我們沒有競爭力。”
卡拉圖里看到埃德爾只問過一句,沒有再提問后講到。“卡圖拉斯基先生感謝你的發言,請在外面等候。”
在送走這個波蘭人后,卡拉圖里先后叫到德國人波德維爾和西班牙人卡羅斯塔詢問。在問完之后,這位工業部長詢問其王儲的意思。“殿下,你看我們該怎么選呢?”
“我覺得那個波蘭人卡圖拉斯基,比較適合現在的康斯坦察鋼鐵廠。”埃德爾說出自己的看法。對羅馬尼亞來講現在鋼鐵業字需要夠用就好,畢竟成本上比別人高。卡圖拉斯基的發言比較符合王儲的要求。
“好的殿下,我下午去給他們說選擇的結果。”卡拉圖里說完后離開了辦公室。
在下午卡拉圖里當著幾人的面說出了選擇的結果,卡圖拉斯基對自己能夠被選為馬羅馬尼亞鋼鐵公司的負責人很高興。沒有應聘上的其他人也很有風度的對他表示祝賀。
花了幾天辦理離職手續后,卡圖拉斯基在卡拉圖里的帶領下到康斯坦察鋼鐵廠上任了。這位鋼鐵行業的資深者,一上來就狠抓生產效率,砍掉不必要的部門。當然他也知道不能一味的嚴格,將省下的費用花了一半到改善工人伙食和福利上。這個舉措讓一線工人歡聲雷動,也讓他迅速在鋼鐵廠站住了腳。
埃德爾看到鋼鐵廠重新運轉良好后,也收回了自己的目光。在一段時間后,一個讓他高興不已的好消息傳來。在羅馬尼亞動力實驗室,小型柴油機終于研發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