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6年第一屆奧運會運動場的捐助者)、7艘驅逐艦和若干魚雷艇。而奧斯曼海軍則是個悲劇,從1872到1913的40年時間里,土耳其新服役的主力艦只有區區4艘,海軍幾乎成了“帝國的棄兒”。盡管如此,奧斯曼海軍還是出動了,他們在伊利島和利姆諾斯島附近同希臘海軍打了兩場有聲有色的海戰,不過依然是打不過。
現在歐洲各國都在談論這場巴爾干戰爭中各國的表現,其中奧斯曼軍隊的表現可能是負面的。而巴爾干各國中保加利亞陸軍的表現,最為讓各國贊賞,現在有報紙將其稱為巴爾干的普魯士。這讓埃德爾有點略微的不爽。而塞爾維亞軍隊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希臘軍隊也在這場戰爭中表現的相當不錯,尤其是他的海軍為巴爾干戰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現在奧斯曼帝國求和,需要看保加利亞國王費迪南一世的同意了。”埃德爾說出自己的看法。
侍衛長在聽到王儲的看法后不解的問道。“為什么會是保加利亞?”
面對侍衛長的提問,埃德爾笑著說道。“因為保加利亞軍隊就在西色雷斯,離伊斯坦布爾最近,需要看看他對這個城市有沒有其他想法。”
在隨后的幾天里奧斯曼政府向保軍總司令斐迪南求和,提議締結停戰協定。斐迪南一世野心勃勃地想要攻下伊斯坦布爾,拒絕了這一提議,并進而下令攻打奧斯曼在馬爾馬拉海沿岸的恰塔耳賈陣地。那里工事堅固,并配有野戰炮和海岸炮加以防守。
恰塔耳賈的攻防戰是第一次巴爾干戰爭中最激烈的戰役之一。它是在保加利亞第一和第三軍的聯合軍隊的指揮下,在中將拉迪科季米特里耶夫的總指揮下,企圖擊敗奧斯曼在當地的守軍并突破首都君士坦丁堡前的最后一道防線。然而,高傷亡人數迫使保加利亞人放棄進攻并讓對手奪取勝利。這是奧斯曼軍隊在整個戰爭期間取得的最大軍事成就,也是保加利亞陸軍自1878年成立以來的首次重大失敗。
這場戰役也讓費迪南一世對伊斯坦布爾的野心化為泡影,而且背后支持的俄國也告誡他可以停戰了。最終斐迪南接受了停戰提議,并于11月21日同土耳其簽訂了停戰協定。
此后不久,巴爾干同盟和土耳其在倫敦開始了和平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