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令尼扎姆帕夏是個對軍事一無所知的人,看看他打的什么仗,35萬精銳的奧斯曼軍隊只花了一個月就被他消耗殆盡,敵人都要兵臨城下了,為了祖國奧斯曼,我們必須有所行動。”
他的話引起了以青年學生、軍官、知識分子為主的青年黨內部的共鳴,他們開始準備推翻自由和睦黨人的政府。
這次演講的青年黨黨魁恩維爾,名伊斯麥爾·恩維爾帕夏,1881年11月22日恩維爾在君士坦丁堡出生,來自阿爾巴尼亞裔家庭。他的父親是當地的守橋人,母親是阿爾巴尼亞的農民。1903年,他在伊斯坦布爾的軍事學院畢業。1906年他成為少校,并派往第三軍,駐扎于薩洛尼卡。在這段時間他加入了當地一個叫“聯合進步委員會”組織。
在1908年,奧匈帝國、沙俄及英國等國策劃分裂國力低弱的奧斯曼帝國。青年土耳其黨人宣布了“反對政府和列維爾協定”,要求“自由、平等、博愛”,發動了推翻蘇丹的革命。恩維爾在此時加入革命軍并成為軍隊的領袖。在成功奪權后,他力邀德國建立軍事聯盟,并要求德國協助改革奧斯曼帝國的軍隊。
所以德國政府更喜歡恩維爾這樣偏向他們的奧斯曼高層,而且他們也是這個樣做得。在恩維爾準備通過政變來改變奧斯曼現在的局面時,德國政府加大了對他的資助,每月對他20萬馬克提高到50萬馬克。而且還通過在奧斯曼的軍事顧問團和大使對他的行動給予幫助和便利。
奧斯曼現任政府對此毫不知情,還依然在討論談判的事宜,不過面對巴爾干各國一點也不退讓的條件,商議著準備接受這份屈辱的條件。
這時候青年黨已經準備好反動政變了,1913年1月23日,以陸軍總司令尼扎姆帕夏在陸軍部門口被槍擊身亡為標志,青年黨發動了政變,政府對他們的政變一點也沒有防備。這些青年黨人將政府高官血洗了一遍,包括現任總理大臣馬哈德凱等一干高層都死于這次政變。
在青年黨上臺后,他們撕毀了同巴爾干各國的停戰協議,巴爾干的戰火又一次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