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爾在陪伴快要生育的妻子,而歐洲局勢也是以不可逆轉的形勢展開。
在奧匈帝國于7月28日對塞爾維亞宣戰后,俄國的軍事動員也從秘密狀態,轉為了利于操作的明面上,有110萬的預備役軍人被俄國動員進了軍隊。
面對俄國戳戳逼人的態度,搞砸了事情的奧匈帝國向自己最可靠的盟友德國求援。面對俄國開始集結的龐大軍隊,德皇威廉二世召集重臣商議。在了解到俄國已經秘密動員幾天之后,德國次日要求俄國取消軍事動員,理由是俄國的軍事動員威脅到德國的安,而且限12小時之內答復。
面對德國的要求,俄國政府沒有理會。于是德國也在威廉二世的簽字下,于7月31日開始了軍事動員。德國開始了軍事戒嚴,軍隊停止休假,軍人開始返回兵營,新聞進行管制等。同時德國最重要的鐵路系統也置于軍隊的管轄范圍內。
面對德國的反應,一直視其為最大威脅的法國政府也于8月1日開始軍事動員,同時加派軍隊防守同德國的邊境。其實法國政府早就開始準備了,在俄國開始秘密動員的時候,法國就悄悄將自己在北非軍隊向各大港口集結,而德國的軍事動員讓法國將自己的動作加快。
接下來就是熟悉的宣戰時刻。俄國對奧匈宣戰,奧匈和德國對俄國宣戰,法國對德國和奧匈宣戰。德國入侵比利時,英國對其宣戰。在這里值得一提的是意大利,意政府以三皇同盟條約規定,只有在受到攻擊只能是盟友受到攻擊才能宣戰,所以意大利在各國相互宣戰的時刻保持中立。哪怕意大利中立,現在歐洲已經開始了打成過粥的戰爭,而羅馬尼亞這時候也被交戰雙方所拉攏。
在王宮內埃德爾這幾天完顧不上陪伴自己快要臨產的妻子,現在歐洲大戰開始后他幾乎每天都在查看各國的最新消息,看看其中哪一個能對羅馬尼亞有用。現在他正在辦公室內召見總參謀長普烈山上將,陸軍部長庫爾圖瓦上將等軍隊高層,共同查看最新的戰報。
這是一份德軍在比利時攻克烈日要塞的電文。
烈日要塞在現在的歐洲也是鼎鼎大名,作為比利時小國防御德國的關鍵點,在19世紀的最后10年里花費巨大人力物力修筑列日要塞,城周邊呈環形布置了12座永備工事。這些堡壘中配備252門各種口徑的火炮,并且密布機槍火力點和步兵射擊孔。堅守要塞的是比利時第3步兵師,該師由4個旅及數個其他戰斗團組成,總兵力約36萬人。
這座要塞在阻擋德軍10天后被重炮所摧毀,現在這份電報擺在了埃德爾和羅馬尼亞軍事高層面前。
“沒想到現在的軍事要塞就幾天時間被摧毀了,在二三十年前這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陸軍部長庫爾圖瓦上將在看完電報后,心有感觸的講到。要知道在十年前的日俄戰爭中,旅順要塞也是花了5個月時間,傷亡61萬才攻克。而德軍在攻克烈日要塞只花費了十天時間,傷亡1萬人就拿下這個堅固的要塞。這讓庫爾圖瓦上將感嘆不已這世道變化太快,自己都有點跟不上時代了。
“其實這座要塞還是起到作用了。”
聽到庫爾圖瓦上將的感嘆,普烈山上將站出來講到。“要是沒有這座要塞,比利時軍隊連十天都擋不了,更別提他能不能完成征召軍隊的任務。”
面對普烈山的話,在座的陸軍高層們都暗自點頭。面對歐洲第一強軍德國的攻擊,就是比利時國王阿爾貝將他手上的部軍隊派過去,估計也不可能抵擋德國的“左勾拳”。
“只是這樣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就抵擋了10天時間,是不是太過于得不償失了?”
當上軍隊教育總監一職才幾個月的費列伊特中將,從性價比上說出自己的考慮。
這幾個月費列伊特中將在教育總監一職上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