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接受了德意志帝國元帥的榮譽,那時候大戰才剛開始。
同樣是這一天,以法軍為主力協約國軍打著支援塞爾維亞的名義,登陸了當時中立的希臘港口帕拉利亞,聚集在以帕拉利亞為中心的協約國軍越來越多,最終形成了一戰歐洲戰場第4大戰線—馬其頓戰線,在這個戰線上保加利亞幾乎是獨立支撐。
法軍一登陸就解除了帕拉利亞希軍炮臺的武裝,接管了整個港口,當時希臘并未參戰,協約國這么做算是粗暴侵犯了希臘的中立。英國一戰參戰的理由是德國借道比利時粗暴侵犯了比利時的中立,對法軍此舉沒有任何史料做道德上的指責。
薩洛尼卡到貝爾格萊德是有一條鐵路直通的,如果登陸的法軍3個師從帕拉利亞立刻投入對薩洛尼卡攻擊,那么不僅在人力物力有力支援了塞爾維亞的抗戰,在精神上也會激發協約國同仇敵愾的士氣,絕對可以起到四兩撥千金的效果。只是法軍就在帕拉利亞止步不前,莫名其妙停了下來。
這時候正在攻擊馬其頓地區的保加利亞第2集團軍,立刻將自己左翼調往薩洛尼卡一線,防御法軍可能的攻擊。同時保加利亞從國內給薩洛尼卡一線調集了3個師兵力,于是保加利亞在薩洛尼卡平原地帶組建了第2集團軍平原集群,用6個師兵力擊敗了前來奪取薩洛尼卡的協約國4個師兵力(法軍3個師、英軍1師)。
保加利亞第1集團軍攻占了尼什,打通了德奧支援奧斯曼帝國的通路,德國的主要目的已經達到,開始抽調兵力轉進東線。
塞爾維亞軍在老帥普特尼克指揮下敗而不亂,一邊撤一邊堅壁清野,焚毀戰備物資,一路破壞道路。
保加利亞第1集團軍前進道路上摩拉瓦河上所有橋梁都被塞軍炸毀,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渡過去兩個師,德奧軍也一樣,天氣道路導致后勤跟不上,影響了兵力火力的投送。
馬肯森元帥三路合擊聚殲塞爾維亞軍于科索沃平原的計劃成了紙上談兵,卻給了塞爾維亞一個稍縱即逝的良機。
1915年塞爾維亞戰役的最后一場大戰科索沃戰役就此展開了。塞爾維亞軍以科索沃的普里什蒂納為軸心,以內線優勢準備逐一擊破同盟國軍。
一開始把目標對準保加利亞第1集團軍,向普里什蒂納東北尼什方向的保軍發起了進攻,兩天內就占領了塞爾維亞南部的普法普列。
然后順時針右旋向已經攻入科索沃的保加利亞第2集團軍北部集群發起了乾坤一擲的一擊。在格拉尼內,保加利亞第二集團軍北上集群和塞爾維亞進行了慘烈的戰斗。雙方都是傷亡慘重,最終塞爾維亞以傷亡3萬余人被繳獲火炮200門而告終。
11月23日,德軍101師和保加利亞第1集團軍的第9師兵不血刃開進了科索沃的首府普里什蒂納,不過塞軍主力早已渡過斯汀查河脫離德奧和保加利亞的追擊。
11月25日塞軍總司令普特尼克發布總撤退令,塞軍共分四路跨越崇山峻嶺,撤退到阿爾巴尼亞亞德里亞海沿岸港口,并由協約國艦隊接應安置在希臘的島嶼上。
第一路從科索沃米特羅維察出發,經黑山阿爾巴尼亞斯庫臺都拉斯。
第二路從普里什蒂納出發,經佩奇阿爾巴尼亞萊什都拉斯。
第三路也從普里什蒂納出發,經普里茲倫阿爾巴尼亞地拉那都拉斯。
第四路是馬其頓的殘軍,從斯特魯加出發阿爾巴尼亞地培拉特發羅拉。
于是塞爾維亞侵犯這個新生的小國阿爾巴尼亞中立。而且當時塞族軍民經過天寒地凍,缺衣少食,那么很自然就從阿爾巴尼亞征集。對于阿爾巴尼亞的民眾來講,這是一群搶奪自己物品的土匪。
42萬塞爾維亞軍民逃亡,最后被英法艦隊從阿爾巴尼亞接走的塞族軍民,在抵達希臘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