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摩爾利這個·無名小卒,埃德爾在召見完后就忘記了,他每天那么多的事情需要處理,哪里有心情去管他。
在暫時壓制住國內的民族主義爆發的可能后,埃德爾立馬招來了總參謀長普烈山。他打算在擴編完現有的羅馬尼亞軍隊后就停下來,擴大編制現在太過于顯眼。他打算結合前世一戰后德國和蘇聯的經驗,進行隱形擴軍。
戰后的德國十萬陸軍的締造者漢斯·馮·塞克特,現在才擔任新組建第11集團軍參謀長不久。其集團軍指揮官就鼎鼎大名的奧古斯特·馮·馬肯森將軍。
在1915年,新組建的第11集團軍表現相當出色。他們在6月底奪下倫貝格時俘虜超過了25萬,然后1914年8月4日拿下華沙,8月底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要塞。在他們的帶領下,第11集團軍一共向前推進了300公里,到9月底完拔除了波蘭突出部,徹底解除俄軍對加里西亞的威脅。
馮·西克特越級晉升準將,他的上司馬肯森獲得了元帥軍銜。同時他們被調往新成立的“馬肯森集團軍群”,接著他們又繼續轉戰塞爾維亞。當然塞爾維亞人也無法抵擋德、奧、保三國聯軍,11月底時所有的塞爾維亞部隊要么被殲滅,要么逃到阿爾巴尼亞和希臘。一共抓了150,000俘虜,馮·西克特獲得了橡樹葉英勇勛章。
現在他們正待在保加利亞,準備對盤踞在帕拉利亞的協約國聯軍進行攻擊。面對機動戰大師馬肯森元帥,埃德爾也詢問過普烈山意見。總參謀長閣下對其交口稱贊,并且認為現在羅馬尼亞軍隊中,沒有將領是其機動作戰的對手,包括他在內。
這也是埃德爾不愿意太早宣戰的原因之一。現在德軍東線人才濟濟,興登堡、魯登道夫、馬肯森等將領,都是德國在東線打的俄國崩潰的主要推手。而且羅馬尼亞的地形就決定了只能打運動戰,所以面對機動戰大師馬肯森元帥,埃德爾也犯難。
所以埃德爾要隱瞞自己的目標,在兩大陣營繼續中立,同時努力消除兩方對羅馬尼亞的戒備。不在擴大編制和兵力,就是目前埃德爾所能相處的最好辦法。
不過塞克特為德國準備的隱形擴編計劃太過于耗時,埃德爾才結合后世蘇聯軍隊的一些做法。
在一支部隊中影響其戰斗力有武器裝備,人員訓練水平,指揮官能力高低等。其中指揮官的能力高低,埃德爾從后世蘇聯軍隊想到的辦法,那就是讓每一級軍事單位都新增一名副職。師一級新增一名副師長,旅級新增一名副旅長,一直到班級也同樣新增一名副班長,參謀也是按照這個辦法實施。至于效果他前世從地攤文里看到的,感覺還是有些道理所以就拿來使用。
這樣一個羅馬尼亞陸軍師,就可以一夜間分出兩套從上而下完整的指揮系統。因為都是一個師分出來的指揮系統,上下軍官都相互了解對方,這可以盡量減少指揮能力的削弱。
不過在解決了指揮的問題后,訓練和武器裝備等,埃德爾只能找總參謀長商議一下。他想從民兵身上下點功夫,所以需要普列山上將的合理建議,估計還需要陸軍部長的一點建議才行。
在接到埃德爾的召喚后,兩位軍方大佬立刻放下手中的工作趕到王宮。
“見過陛下。”
埃德爾看著對自己行禮的總參謀長普烈山和陸軍部長庫爾圖瓦兩位上將。尤其是庫爾圖瓦上將今年已經71歲了,他頭發和胡子都已經完白了,不過其精神頭還不錯。根據自己侍衛傳來的消息,他每天在陸軍部都能處理7、8個小時的事情,看來他還是深愛著軍隊生活。
埃德爾收回散發的思維,對兩人說道。“這次讓兩位來,我有軍事上的一點小問題需要你們的幫助。”
普烈山和庫爾圖瓦對視一眼后,對于國王的‘小問題’他們都很想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