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德國武官在這個緊張的時刻來找他,沒有足夠的消息是不可能交差,于是他思考一番后講到。“我現在只能告訴你,目前總參謀部內部正在制定的計劃是關于攻略奧匈的特蘭西瓦尼亞的。”
總參謀部內部關于針對奧匈的作戰計劃已經做了不少時間了,其中只語片言在總參謀部內部流傳也是正常的事情。而阿伯約爾利用自己是后勤軍官的便利獲得這個消息也是再合適不過了。
哈伯茨聽到眼前中尉軍官的話,心中已經有了答案,于是他繼續問道。“能問一下這個計劃已經制定多久了?”
面對哈伯茨詢問,阿伯約爾反感的說道。“我怎么會知道。”
聽到阿伯約爾的抱怨,哈伯茨也事暗罵自己一句這問話太白癡,于是他換了一個方式問道。“你得到這個消息多長時間了?”
“有二十天左右。”
‘二十天左右’哈伯茨在腦子中反復想著這個時間。哈伯茨自己也是軍官出生,對于制定作戰計劃他也是很熟悉。一般來講一份需要用到的作戰計劃都是需要數月之久,其中還要根據不同的環境做出修改,極致的時候一座橋大修過都需要修改。
所以根據阿伯約爾的話,連他這個總參謀部的后勤軍官也才知道二十天左右的時間,哈伯茨自己判斷羅馬尼亞正在制定的作戰計劃應該不超過一個半月。因為要是制定的時間太長的話不可能隱瞞到太久,而且這也是不是完整的作戰計劃,不需要太過于保密。
在這個時代各國制定作戰計劃的機構內,(不一定都是總參謀部)關于針對各種情況的作戰計劃多如牛毛,你要是打開一看會發現都是懟天懟地對空氣的那種,(除了打外星人以外,你會發現各種計劃)不過這些作戰計劃基本都是吃灰的命。
“這是你的判斷?”
當天晚些時候,在德國大使館內部,巴斯洛伯大使看著哈伯茨中校從阿伯約爾處獲得的消息中做出的判斷,詢問道。“這個是不是需要在了解一下做決定?”
面對大使的詢問,哈伯茨中校自信的回答道。“不需要了閣下。我也是軍官出身對于各種作戰計劃也是有過制定的參與,從我們得到的消息看來羅馬尼亞要做好軍事準備至少需要三個月。我在判斷書上已經有所保留了,兩個半月是羅馬尼亞人的極限。”
看到哈伯茨無比自信的回答,巴斯洛伯大使也是不好再說什么畢竟他不是軍官出身,對于軍事上的事也是不甚了解。而讓他多此一問的原因就是這次準備給柏林傳遞情報時,中校先生將自己的判斷附了上去,大使處于關心詢問一下。
因為按照慣例當地大使館傳回消息或者情報時如果附上自己的判斷,那么柏林方面會以這個作為重要參考意見。畢竟當地大使館更加了解情況。不過如果判斷錯了那么,來自柏林的板子也是絕對不輕。出于對同事和自己的考慮,巴斯洛伯大使詢問一番也就是應有之義了。
不過巴斯洛伯大使也不是什么都沒有做。“看來這份情報大部分都是關于我們盟友奧匈帝國的,那么也應該告訴貝爾利大使。”
于是當天晚上,兩份內容相差無幾的電報分別發向柏林和維也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