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羅馬尼亞王宮內,埃德爾正在聽取兩位情報主管關于俄國的情報。
“根據我們的調查,現在俄國境內已經分成了好幾股勢力交戰。”
埃德爾聽著侍衛長卡魯斯特在匯報,了解到現在俄國國內亂成一鍋粥。
在去年10月,蘇俄政府和德國為首的同盟國陣營簽訂布列斯特合約后,俄國就動蕩不安起來。其中曾擔任過俄國最高統帥性格最為暴躁的科爾尼洛夫,就在頓河下游的羅斯托夫率先爆發了叛亂。不過由于科爾尼洛夫只有數千兵力影響不大,所以蘇俄政府并沒有重視起叛亂。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是,當時蘇俄政府在頓河下游沒有軍事力量。而如果從莫斯科派遣軍隊,則需要沿途剿滅大量還沒有承認蘇俄政權的地方政府。其動靜太大不利于即將進行的議會選舉,所以就暫時放任了其舉動。
而在1月立憲會議選舉中,由于簽署和德國了合約,布什爾維克黨因為得票少于社會革命黨。于是列寧等人推翻了自己組織的選舉,并且派兵武力驅散了立憲會議,造成一月五日血案。
俄國的叛亂立刻擴大開來。1月20日,擔任過高加索方面軍總司令的尤登尼奇,在彼得羅扎沃茲克發動了叛亂。其得到聚集在摩爾曼斯克協約國的援助,大量的武器彈藥支援給尤登尼奇的叛軍。而得到大量武器裝備支援的尤登尼奇立刻整備軍隊,南下攻擊圣彼得堡和蘇俄軍隊展開大戰。
至于埃德爾最為關心的高爾察克,侍衛長也說出了其具體動向。
在2月初,在烏拉爾山脈西側的城市烏法,眾多不滿蘇俄的政黨聚集在此,成立了內閣執政,即俄國臨時政府。而在美國待了近兩個月的高爾察克,在該政府中擔任軍事部長負責軍隊事宜。其中他第一時間就是負責和著名的捷克軍團談判。
和歷史上一樣,由6萬奧匈帝國戰俘編成的捷克斯洛伐克軍團,在經西伯利亞遣返途中發動叛亂。和歷史上相同的是,他們也是因為被人歧視引發不滿叛亂。不同的在于地點不再是車里雅賓斯克,而是在新西部利亞等城市。
而這次組建和蘇俄打擂臺的俄國臨時政府并沒有過多的扯皮。其原因是這次內戰中蘇俄力量較歷史上更為弱小,這些政黨都急切的想打回莫斯科、圣彼得堡等,俄國精華地帶獲得足夠的影響力,以便于接下來的選舉中占據上風。
與蓬勃爆發的叛亂相比,這次蘇俄政府的軍事實力過于弱小。由于為了兌現士兵們關于停止戰爭的承諾,蘇俄只能大量的遣散早已歸心似箭的士兵們。于是在叛亂頻繁爆發的的時候,蘇俄手中可靠的軍隊只有不到15萬人,比同時期的歷史上少了近五萬人(1918年4月194萬兵力)。
其中主要原因除了因為兌現承諾之外,缺少足夠的物資也是原因之一。
因為埃德爾這支小蝴蝶的存在,俄國國內大量的物資內倒賣到羅馬尼亞,而德奧從購買羅馬尼亞手上購買這些物資花費不少的資金,所以在布列斯特合約上勒索的更大兇狠。本來就缺少物資的蘇俄被德奧又狠狠的掛了一層油水后,基本上倉庫都快跑老鼠了。所以在軍隊上維持的兵力也就是更加少了。
但是面對國各地爆發的叛亂,蘇俄作為極具戰斗力的一面也快速的表現出來。在1月初,蘇俄的人民委員會就頒布組建工農紅軍和工農紅海軍的法令。
在1月21日,在尤登尼奇叛亂后的第二天,蘇俄就成立最高軍事委員會,統一指揮其軍隊。在2月9日又成立地方軍事機構,在國實行普及軍訓制。2月29日,俄中央執行委員會通過關于實行普遍兵役制的法令。蘇俄政府還決定動員國的人力、物力,將部工作轉入戰時軌道。
于是兩個俄國政府的內戰算是面爆發。
在聽完情報部門匯報蘇俄內戰的近況后,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