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德軍撤退了?”
還在蘇恰瓦等待兵力和裝備補充的庫爾圖瓦上將,聽到這個消息后驚訝的問道。“能確定么?”
報告這個消息的參謀立刻回答道“能夠確定。我們在切爾諾夫策、利沃夫等地的情報人員都發現德軍在整理行裝,而且不少列車已經將其重武器都運回到波蘭平原。現在烏克蘭的軍隊已經接管了部分加利西亞的治安,相信他們剩余的交接工作會很快完成。”
庫爾圖瓦上將想起來自布加勒斯特發來的電報,對參謀吩咐道“那么我們可以等他們交接完成后,再開始行動吧。讓各個部隊都稍安勿躁。”
“好的,我這就給各師下達命令。”
參謀在回答完后立刻離開了,只留下庫爾圖瓦上將一個人靜靜的思考。
……
“站住,你們干什么的!”
在切爾諾夫策邊境,剛剛從德軍手中接過防務還沒有來得及高興的烏克蘭軍隊士兵,就面對了和羅馬尼亞的糾紛。
“我們有士兵走失了,根據情報他是被你們的人擄去了,現在我們需要去進去搜查。”
看著邊境哨所邊警惕自己烏克蘭的士兵,帶隊的羅馬尼亞軍官說出了一個自己都不相信的理由。
“這不可能,我們什么時候虜過你們的人,說話要講證據。”
哨所帶隊的烏克蘭小軍官聽到擺明挑事的羅馬尼亞無理要求后,立刻義正言辭的否認道。
“現在我們就需要進去搜查,如果你們心虛的反抗,這就意味我說的是事實。這將是挑起戰爭的行為,希望你們能知道后果。”
羅馬尼亞帶隊軍官對哨所烏克蘭軍官不容置疑的說一句后,立刻一個手勢讓手下的人強行進哨所搜查。
面對無理到極致的羅馬尼亞人,哨所小軍官極力壓制自己內心的憤怒。他半被動的被羅馬尼亞推到一旁,同時制止了手下人的沖動情緒。讓他如此克制情緒,除了羅馬尼亞人有一個營而自己只有一個排以外,挑起戰爭的這句話威懾住了他。
之前在奧匈軍隊只當過班長的烏克蘭軍官,當然知道挑起戰爭的后果,這不是他這個小肩膀能夠承受的。當然在他內心未嘗沒有,想看看這些羅馬尼亞找不到證據只能失望離去的表情。因為他非常清楚,在這個哨所內不可能有丟失的羅馬尼亞士兵。
在烏克蘭軍官的耐心等待下,這些翻箱倒柜搜查的羅馬尼亞士兵動作很快。不一會一位面色氣憤的羅馬尼亞軍官就拿著一件帶血跡的羅馬尼亞軍服走了出來。
還沒等哨所的烏克蘭軍官明白是怎么回事,這位拿著血跡軍服的羅馬尼亞軍官就走到他面前義正言辭的說到“這就是你們擄掠我們人的證據。”
看著眼前自己從未見過的證據,烏克蘭軍官立刻有些明白過來。這些羅馬尼亞不是來找證據而是來找茬,他立刻反駁道。“你們這也能叫證據,太荒謬,你們這是栽贓陷害。”
的確,這位烏克蘭軍官所說的話才是真正事實,一件帶血跡的軍服并不能作為依據。不過誰讓他們就是故意來搞事的,帶隊的羅馬尼亞軍官可不會依照事實來說話。
“現在我們有充足的理由相信,這件事就是你們烏克蘭軍隊干的。現在我們要扣押你們,直到真相水落石出。”
“你們敢。”
烏克蘭軍官的話立刻讓雙方之間充滿了緊張氣氛,兩方都舉起武器相互瞄準對方,一場沖突看來是不可避免。
而在這緊張的對峙中,雙方軍隊的表現也是出現了差異。羅馬尼亞軍隊仿佛對此早有準備,士兵們都面色正常,仿佛只要一個命令就可以開槍擊斃這些烏克蘭軍隊。對此沒有準備的烏克蘭軍隊則是各種神色齊,有憤怒異常的,有不屑一顧的,也有面色蒼白、瑟瑟發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