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是畢蘇斯基計劃的發(fā)起日,而費列伊特上將統(tǒng)帥的羅馬尼亞軍隊早已做好了準(zhǔn)備。在波蘭人的幫助下,他對敵人所處的位置也是了如指掌,畢竟這是波蘭本土情報上具有先天優(yōu)勢。
根據(jù)掌握的情報,費列伊特上將已經(jīng)知道蘇俄11、14集團軍位于登布林——帕爾切夫一線,既保護(hù)著圍攻華沙蘇俄軍隊的側(cè)翼,也保護(hù)其后路和補給線的安危。
而為了針對蘇俄的部署,費列伊特上將做出如下的安排。以第師、第7師、12師、19師為左翼兵團由其親自指揮,并配屬兩個重炮團,針對在帕爾切夫一線的敵14集團軍。
以第5師、第9師、18師以及波蘭第三軍團為右翼兵團,由曼迪夫中將擔(dān)任指揮官,希米格維將軍為副指揮官(波蘭第三軍團指揮官)。并配屬一個重炮團,對付登布林一線的敵11集團軍。
至于剩下的騎兵師以及裝甲旅作為機動兵團,迎戰(zhàn)隨時可能出現(xiàn)的新敵人。
這里說的新敵人,只可能是蘇俄的騎兵第一集團軍。在廣闊的波蘭平原上,騎兵的作用就不需要說了。所以費列伊特上將才將騎兵師和裝甲旅帶上,他指望這支部隊能針對蘇俄的騎兵給與其重創(chuàng)。
其實羅馬尼亞軍方在奪取西烏克蘭地區(qū)后,就對于新領(lǐng)土廣闊的平原地形表示過擔(dān)憂,其中不少人建議過組建新的騎兵師以應(yīng)對國防壓力。不過他們的提議被普烈山等軍中大佬壓了回去,只不過將騎兵師的人數(shù)擴充了一些。
目前羅馬尼亞騎兵師采取的是大編制;騎兵師下屬三個騎兵團(其中一個是騎馬步兵團)、一個騎炮團(說是騎炮實際是車輛運輸?shù)臓恳鹋冢⒁粋€運輸團(最大編制的師屬運輸團)一個工兵營,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師部警衛(wèi)連,一個通訊排、戰(zhàn)地醫(yī)院、獸醫(yī)隊、隨軍牧師等等。
而騎兵團著配有三個騎兵營以及一個機炮營。每個騎兵營有四個騎兵連以及一個機炮連,每個騎兵連擁有軍官和士兵114人。師加起來擁有1萬千多人的編制,堪比蘇俄兩個半騎兵師。
所以別看羅馬尼亞就一個騎兵師,其力量一點也不弱。而是還別說有騎兵克星的裝甲旅陪伴,足以對付由布瓊尼將軍指揮的蘇俄騎兵第一集團軍。
所以在16日清晨,羅馬尼亞軍隊就向登布林——帕爾切夫一線的蘇俄軍隊發(fā)起了猛攻。
依然是熟悉火炮開路,三個重炮團作為火力支援的核心率先開火。可能一百多門150口徑以上的重炮在三十多公里的戰(zhàn)線上不算顯眼,不過費列伊特上將怎么會平均分配火炮呢?
他將火炮集中起來。分別對預(yù)定好的幾個突破口進(jìn)行猛烈的轟擊。同時等到重炮向后方延伸射擊時,配屬以各師的火炮再對其轟擊一番。
作為羅馬尼亞軍隊的老對手,14集團軍也是在文尼察會戰(zhàn)中吃過大虧的。所以他們在指揮官斯米爾加率領(lǐng)下,充分利用地形和工事躲避羅馬尼亞的火炮。不過凡事都有例外。
“別亂跑,快隱蔽。”
一名蘇俄軍官正在對一名忍受不了猛烈炮火的新兵大喊著。
這名被炮擊嚇得驚慌失措蘇俄士兵,面色蒼白的像個無頭蒼蠅一樣在陣地上亂跑,他只想找一個沒有爆炸的地方躲躲。而這個時候一枚炮彈在在他附近爆炸,只見這名士兵一聲不吭的到了下去。
“哎”
看到這名士兵的犧牲,軍官嘆息一聲。隨后他扭頭對其他士兵大吼到“看到?jīng)]有,這就是亂跑的下場。遭遇到炮擊,千萬別跑。”
聽著軍官的嘶吼,隊伍里的新兵們紛紛點頭示意知道了。
文尼察會戰(zhàn)中損失巨大的14集團軍,因為補充太多新兵所以才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所以其實際戰(zhàn)斗能力反而比之前要弱上許多。
炮擊總有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