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羅馬尼亞軍隊奪取布列特斯之后,畢蘇斯基帶領的波蘭軍隊也終于趕到蘇軍第4、15集團軍之前拿下奧斯特洛夫以及東普魯士邊境的梅希涅茨。至此他的計劃圓滿完成,五個集團軍高達四十萬的蘇軍被他圍在馬佐舍夫原野上。
而當這個消息傳到明斯克時,圖哈切夫斯基整個人都呆住了。一直關注著這場戰(zhàn)爭在莫斯科的列寧等人,得知這一消息立刻給他發(fā)電報,要求不惜代價解救被圍的蘇俄軍隊。
于是圖哈切夫斯基立刻調(diào)兵遣將,準備救援被圍的蘇軍。第、7、9、17集團軍,在短短三天時間就被他強令匯集到明斯克向布列特斯開進。而被圍的蘇軍也組織部隊,準備策應突圍。一場收官大戰(zhàn)將必可避免。
8月21日,已經(jīng)進駐布列特斯的羅馬尼亞軍隊在工事里嚴陣以待,城外蘇軍救援部隊已經(jīng)做好了大戰(zhàn)前的準備。
這次蘇軍能這么快趕來救援,也是多虧統(tǒng)帥圖哈切夫斯基的戰(zhàn)場直覺。在當他得到羅波聯(lián)軍反擊的消息之后,立刻意識到這對在波蘭蘇軍的危害。他除了下達讓其立刻撤退命令之外,還命令在后方的蘇軍立刻向明斯克集結(jié)。而他的反應不可謂不快,不過羅波兩軍的速度更快。在波蘭的蘇軍因為波蘭守軍的拖延沒能撤出來,所以他準備的救援后手就必須行動了。
所以才有了羅馬尼亞奪取布列特斯才一天時間,蘇俄援軍就抵達的情況。
而看著晚了一步被羅馬尼亞奪取了的這個關鍵城市,圖哈切夫斯基也不顧部隊行軍的疲憊,當即下令進攻。因為他知道,自己多休息一分鐘,就是給對手多一分鐘的準備。
“轟、轟、轟”
猛烈的火炮開路是這個時代的特色,誰也不會例外。
而防守的羅馬尼亞當然不會讓蘇軍火炮唱獨角戲,立刻對肆掠的蘇軍火炮發(fā)動了反擊。兩方火炮一開場就打的你來我往,好不熱鬧。
在火炮將注意力對準對方的時候,蘇俄士兵在帶隊軍官的指揮下,一躍而上向陣地發(fā)起了沖鋒。圖哈切夫斯基也是大手筆,既沒有火力偵察也沒有試探攻擊,一上來就是一個師的蘇軍發(fā)起了面進攻。這也不怪有他,誰讓救兵如救火,他拖不起。
而面對蘇軍一上來就猛烈的進攻,一線守軍的指揮官也是沉作應對。
“命令機槍開火,將敵人攔截成兩部分。”
陣地上的羅馬尼亞軍官看到來勢洶洶的蘇軍,立刻下達著命令。
目前羅馬尼亞步兵操典中,對基層班排一級的戰(zhàn)術(shù)都是圍繞著機槍來展開,尤其是注重機槍在攻防兩端的作用。而對班排長的考效,都是指揮下屬在機槍掩護下的攻防演練。另外說一句,這套戰(zhàn)術(shù)是由普烈山元帥所創(chuàng)建的,而后由費列伊特上將做了補充。
隨著陣地上機槍的射擊,明顯能看到進攻蘇軍的起了斷層。這倒不是進攻的士兵手腳慢了,而是在這個距離攔截火力明顯加強。這也是羅馬尼亞學習德軍的技能,在索姆河德軍就是使用越過前排英軍頭頂?shù)纳鋼艏记桑層④娨惶熘畠?nèi)損失6萬人。而在戰(zhàn)后,羅馬尼亞向德國學習了他們這種技巧。
于是沖鋒的蘇軍品嘗到這種作戰(zhàn)技能的威力,拋射的機槍子彈從天而降砸在沖鋒隊伍的中間,硬生生將陣型攔截成兩段。更為要命的是,蘇軍沒有使用金屬頭盔,讓機槍拋射的威力更加巨大。很多蘇軍士兵就在這種打擊下無聲無息的打擊下,倒在了戰(zhàn)場上。
不過蘇軍不愧是繼承了俄國的傳統(tǒng),面對不斷增大的傷亡他們咬牙堅持,完不顧及身邊戰(zhàn)友的傷亡。
蘇軍這種不要命的沖鋒,給了一線陣地很大的壓力。而作為指揮官的費列伊特當然看在眼里,不過他目前完無法顧忌一線的陣地,因為之前擊敗的敵人第11、14集團軍能在向布列特斯靠近。而7、11、17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