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圖里宣誓就職首相之后,就需要他頒布施政方針。不過在他頒布施政方針之前,卡拉圖里去了一趟王宮。因為他的施政方針里,有一項需要得到陛下全力支持才行。
埃德爾面前站著新任的首相閣下,而他翻著這位首相給出的文件。
“沒想到,你會選這個作為施政方針。”
埃德爾看完這份文件后,抬頭看著卡拉圖里說著。
這是一份羅馬尼亞行政改制的草案,將目前羅馬尼亞的縣改為市。行政改制在任何時代都是一件難辦的事,而且這還不是建國初期利益瓜葛較少的時候。
這是要對羅馬尼亞官僚集團大動手術,當然不簡單。埃德爾和卡拉圖里內心都清楚這些。
說起來羅馬尼亞目前的行政劃分有三種,一種是羅馬尼亞一戰前的行政編制,主要由縣級政府機構組成,加上少數幾個重要地區設立了市級政府機構。這就當時羅馬尼亞的政府結構。
而等到大戰結束后,羅馬尼亞奪取了大片的奧匈和俄國領土之后,目前行政機構就包括有俄國和奧匈的政府結構。而羅馬尼亞在接管該地區派遣官員統治后,就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兩地管轄范圍以及政治結構上和羅馬尼亞原國體不一樣。
就拿目前的利沃夫來說,利沃夫目前管轄范圍為23萬平方公里,而且這里生活著61萬人。足足是一戰前羅馬尼亞縣級政府管轄的2841倍,而人口是2443倍。這會讓從原領土縣級官員調到新領土后有很長的不適應,因為之前許多經驗變得沒用。
而且目前羅馬尼亞政府縣市級機構過多,不利于中央政府管理。目前羅馬尼亞有27個原領土縣市級政府(包括原保加利亞奪取的領土),16個原奧匈領土縣市級政府(包括特蘭西瓦尼亞和東加利西亞),14個原俄國的市州級政府。這樣繁多種類和數量的政府機構,讓中央管理起來相當麻煩,而且還容易造成中央政府權威性的下降。
所以在卡拉圖里提交的草案中,他準備將這些縣市州都改成省—市鄉或者鎮。而且借助這次改革進一步擴大中央的權威性,消滅地方政府可能產生的離心力。不過這項工作的難度極大,需要他好生琢磨。
另外目前在卡拉圖里設想中,羅馬尼亞將設立17個省級政府機構,然后在其下屬設立市級機構,最后就是鄉鎮為基礎行政單位。
而目前的羅馬尼亞較為重要地區將設立直轄市,例如首都布加勒斯特,最大港口城市康斯坦察,還有未來重工業核心的利沃夫,或許還有可能有其他名字。不過這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出來,而目前在他看來,就只有這三個地區符合要求。
不過在設立這些省級機構中,卡拉圖里也在摻沙子。將羅馬尼亞人占據多數的地區,劃割一兩塊其他民族地區組成一個省級機構,盡量保證羅馬尼亞族在絕大多數省級的優勢地位。
新建省級政府機構,不可能讓目前市縣級官員滿意。因為之前自己有進入中央工作的機會,而現在多了一個省級政府后,已經完全剝離了他們跨到中央擔任部門領導的可能。必須要升任省級官員才能升任到中央,這會讓許多官員失去進入中央政府工作的機會。雖然上升機會變寬了不過這需要時間的積淀。
而有能力的人可能會對此高興,不過官員這些人畢竟是少數。面對整個官僚集團,哪怕是埃德爾也需要思量再三,所以這件事非常不好做。
不過卡拉圖里覺得這些改動是必須完成的,所以他只能苦笑的說道“陛下這也是沒辦法的事。這些工作布勒蒂亞努首相留給了我,只能由我這個繼任者來實施。而且這些工作我也不可能繼續往后推,這會影響我國的經濟發展,這是得不償失的。”
聽到卡拉圖里的話,埃德爾覺得他說的有道理,還是需要給與支持。所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