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爾翻開這份塞浦路斯作戰計劃書,立刻看起這份由海陸空三軍聯合制作的這份計劃書。
埃德爾一打開就驚到了,他是被軍方這份大膽計劃給驚到的。因為這次作戰主力居然既不是海軍的陸戰隊,也不是陸軍,而是空軍的傘兵。
埃德爾看的沒錯,這次作戰主力就是傘兵。說起來都和時間有關,匆忙的克里特島戰役,將準備的物資消耗的了一小半,更是關鍵的是專業登陸部隊海軍陸戰隊,在之前的戰斗中損失太大急需休整一番(之前的奪島與克里特島登陸戰傷亡太大)。
而塞浦路斯島在作戰計劃中卻屬于,需要在奪取克里特島之后就需要立刻展開的行動,主要原因也是為了在接下來登陸中東做準備。只要打開地圖就能看到,這個塞浦路斯島距離土耳其才一百多公里,距離敘利亞也不到兩百公里,而且該島面積也足夠大(地中海第三大島嶼),能夠讓該島囤積足夠的兵力窺視英法在中東的殖民地。
而對于該島,英國方面也是相當重視,部署4.8萬人的兵力,以及200多架飛機,以作為保護英法殖民地的北部屏障。
很明顯如果不取該島,將不可能對中東地區直接登陸,所以這也成為羅馬尼亞攻略中東的前奏。只不過想要攻略該島并不容易,由于該島距離最近的意屬羅得島都有400公里,這會讓羅馬尼亞空軍很多飛機夠不上塞浦路斯島。(克里特島距離更是在500多公里)
例如羅馬尼亞目前主力戰斗機R20游隼戰斗機,飛到塞浦路斯就需要立刻返航,完全沒有作戰的時間。
所以這也愁壞了那些作戰參謀,最終唯一的選擇只有HF201戰斗機,不過還好這段時間,羅馬尼亞對該機效果十分滿意,生產效率也是大大提高,能夠做到最大極限生產120架每月的規模(主要是亞歷山大空襲的效果影響),讓該機不至于像之前一樣只有200多架的規模。
只不過雖然目前該機有500余架,但是已經形成戰斗力的只有300多架,其中分到空軍就只剩下一百多架剛好一個聯隊規模。光靠空軍自己的戰斗機護航肯定不夠,所以就必須找海軍想辦法。
所以在這份計劃中,需要海空兩軍共同出戰機編隊,作為先手對塞浦路斯島進行空襲,摧毀敵人空中力量,為接下來的戰斗打開局面。
而等到將敵人空中力量摧毀后,在采用空降的辦法將傘兵空投到塞浦路斯島機場附近。等到奪取其機場之后,來自羅馬尼亞的空軍將采用空運的辦法,將其他兵力與裝備運過來。當然光靠空降并不能解決戰斗,到時候羅馬尼亞海軍也將負責使用登陸的辦法支援作戰。
整個計劃需要用到的部隊兵力不多,只有5.4萬,三個師一個旅的兵力。只不過海空兩軍就用的多了,五艘航母全部參戰,加上2艘戰列艦、3艘重巡洋艦以及其他小型軍艦和各種運輸船只。
至于空軍需要的飛機就多了,283架R20戰斗機(護航)、167架HF201戰斗機、228架RU28轟炸機、186架RU18俯沖轟炸機,48架RU80四發轟炸機。
當然還有最為重要的386架RY58運輸機。這款運輸機長19.2米,高4.93米。全機空重7300KG,最大起飛重量為12800KG,載重5.5噸,能裝載24名全副武裝的士兵與1噸重的物資。
至于執行空降任務的則是第1傘兵師,該師由兩個傘兵團和一個機降團、以及機降炮兵團(裝備兩個75毫米輕型炮兵營、一個37毫米反坦克營、一個防空營)構成。除此之外,還有偵察營、工兵營、醫療營等,全師官兵達到11871人。
其中執行第一次空降任務的將由第一傘兵團與第二傘兵團構成。而他們的任務就是負責奪取機場,構筑防線,為接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