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算遷往國外。
輿論場上更是熱鬧,大批專家學者紛紛發聲,預言“今年將是最困難的一年”,結果被網友扒出來他們在過去十幾年間每年都要發出同樣的預言。一些公眾號把各地零星的案例湊在一起,聲稱中國已經出現了“外資出逃潮”、“破產潮”、“失業潮”,嚇壞了不少心理脆弱的花花草草。
一陣喧囂之后,人們開始慢慢回過神來了。貿易戰的確在打,但老百姓的日子也還要繼續過下去。要過日子,就離不開鍋碗瓢盆、襪子襯衫,中國是世界工廠,全世界的商品一半都是在中國生產的,大統領發布的法令再多,能代替一個擁有2億產業工人的生產基地嗎?
最早對中國供應商取消訂單的那些美國批發商,又臊眉耷目地回來了。還是原來那些商品,數量上還得再加幾成,因為圣誕假期快到了,而且誰也不知道大統領下一步會整出什么妖蛾子,趁著現在還能進口,還不多備點貨?
大統領提高了進口關稅,這些額外的關稅,總是需要有人來承擔的。照著美國批發商的想法,這些關稅當然應當由中國的供應商來承擔,承擔的方法,就是降低出廠價格。
“否則的話,我們就只能考慮從其他地方采購了。”
這是美國批發商們的威脅。
“不好意思啊,我們過去的價格已經是成本價了,再降價是不可能的。至于說從其他地方采購,嗯嗯,那就悉聽尊便了。”
中國供應商的態度很溫和,立場很堅定。
“要不,咱們兩家各承擔一半吧。”
美國批發商退了一步。
沒辦法,中國商品價格便宜、質量可靠,早已獲得了美國消費者的認同,你從東南亞采購一批商品回去,就算價格更便宜一些,消費者也不會接受。更何況,美國消費者大手大腳慣了,買啥都是成箱成打地買,3億多人的需求,除了中國之外,還有哪個國家能供應得上?
“降價是不可能的。看在多年合作的份上,這一次的商品,就還是照著老價格吧。不過,下一批商品,我們要漲價10……”
中國供應商回答道。
“為什么還要漲價?”
“因為貴國發起的貿易戰提高了我們的生產成本。”
“可是,這樣一來,我們就完全沒有利潤了。”
“你們也可以漲價啊,關稅的錢,讓美國消費者承擔就好了。對了,這些關稅反正也是美國政府收的,就權當是美國百姓在為國分憂了……”
于是,貿易又恢復了,規模甚至比此前還增長了一兩成。美國的批發商人要囤貨,美國消費者也擔心未來商品價格會進一步上升,因此同樣加大了購買量。
與磚家們描述的情況不同,中國商品并非沒有競爭力,即便是加上了額外的進口關稅,也絲毫不影響美國消費者對它們的青睞。只是,美國人在購買這些商品的時候,將不得不向大統領交納一筆不菲的買路錢。
制造業向美國的大規模回流并沒有出現,雖然大統領高調地參加了幾家企業在美國建廠的奠基禮,但這僅僅只有象征意義。回流美國的企業數量很少,遠不及同期流出美國的企業數量。而且,許多聲稱要返回美國的企業,在開完新聞發布會之后,就沒有其他動靜了。他們的聲明,其實不過是給大統領的一個面子,至于說真的回美國去生產,那就呵呵了,美國還有能夠供制造業生存的土壤嗎?
面對著貿易戰的破產,大統領著急上火了,據坊間傳說,光是牛黃解毒丸就吃了好幾箱,為美中貿易逆差又貢獻了幾百美元。
在聽取了多個部門的匯報之后,大統領開始意識到,先前他所看過的經濟學家們的論斷是靠不住的,中國并非如磚家們描述的那樣不堪一擊。相反,倒是美國遠比過去衰落了,他打出的這套組合拳,招式倒是很炫,無奈沒有內力加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