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比德、日的同行做得更好?”盧玉杰嘿嘿冷笑著,“于總工,我覺得我們談問題還是腳踏實地一點為好。德國企業和日本企業在機床領域的領先地位,是全球公認的。人家的領先,不是體現在某一種具體的機床上,而是植根于他們的文化上。
“這些年,我們國內的機床企業,對了,包括你們臨機在內,的確是推出了一些號稱是達到國際一流水平的機床,這或許就是你們自信的基礎吧。而事實上,咱們國家的工業,和德國、日本相比,差距并不是擁有多少種國際一流水平的產品,而在于工業精神、工業文化,這是我們學都學不來的東西?!?
“盧助理,我不太明白,你說的我們學都學不來的東西,是指什么?”跟在于曉惠身邊的助手劉江源忍不住插話問道。
“精神,文化,這是最重要的東西?!北R玉杰說道。
劉江源搖搖頭:“這個太虛了,你能說得具體一點嗎?”
文科生和理科生的對話,幾乎就是雞同鴨講。在文科生看來,精神、文化、情懷啥的,都是天經地義的東西,一說就能明白??墒牵瑢τ诩児た票尘暗膭⒔磥碚f,世界上的一切難道不都是可以用公式來描述的嗎?
既然是公式,那怎么會存在“學都學不來”的事情呢?任何一個公式都是可以推導出來的,是可以重復驗證的,不至于學不來啊。
“比如說,德國企業和日本企業里,都特別講究工匠精神。人家打造一個零件,說了要鍛造1000次,就絕對不會只鍛造999次,而我們呢……”盧玉杰說。
“我們也不會只鍛造999次啊。”劉江源說,“生產零件都是有工藝文件的,工藝文件上說鍛造多少次,就必須鍛造多少次,這和工匠精神無關啊?!?
“我只是舉一個例子,不是真的要鍛造1000次。”盧玉杰有些恨鐵不成鋼地說道,“工匠精神,是指一種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為什么德國、日本的產品會那么精密,就是因為他們有這樣一種精神。這種精神是融在他們的工人血脈里的。因為擁有這樣的精神,所以他們的每一件產品,都能保證完美的質量,而這一點,我們是做不到的?!?
“我還是不明白……”劉江源皺著眉頭,似乎是想繼續杠的樣子。
于曉惠卻是抬起手,阻止了劉江源繼續說話,她看著盧玉杰,微笑著說道:“盧先生,你說的工匠精神的說法,我也看到過。不過,我想跟你說的是,搞工業,光有工匠精神是不夠的,還需要有工程師精神。相比之下,工程師精神,可能比工匠精神更為重要?!?
“工程師精神,什么意思?”
這一回,輪到盧玉杰犯懵了,楚占龍和徐金云也覺得新鮮,不由把目光對準了于曉惠。
工匠精神這個概念,有一陣子很流行,盧玉杰經常在公司里說,楚占龍也覺得有道理,還曾在公司的一些會議上提過這個概念,弄得公司里的不少高管也是張嘴閉嘴就講工匠精神。
不過,具體說到什么是工匠精神,盧玉杰說不清楚,楚占龍也同樣說不清楚。在大家想來,反正就是一種很玄虛很高級的東西,是值得大家去追求的東西。
可如今,來了個商機集團的女總工,卻給他們拋出了一個“工程師精神”的概念,還說這比工匠精神更重要,這就有趣了。
于曉惠看看大家,不慌不忙地說道:“工匠精神,其實就是說要把每一個細節都做到極致,就像古代的能工巧匠一樣。做工業,當然應當有這樣的精神。
“但是,工匠畢竟是手工業時代的職業,那個時代的產品都是很簡單的,比如一把鋤頭,一根釘子,工匠只要把細節注意好了,做得足夠精細,就可以了。
“我們現在的時代,是大工業時代。我們產品,是由幾千個、幾萬個零件組合起來的產品。在這種情況下,光能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