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但要找到故障點就是一個麻煩事,需要拿著萬用表一個點一個點去測,煩死個人了?!?
“這種問題,我們能解決?。 表n偉昌說。
“你們怎么解決?”毛亞光問。
韓偉昌說“我們機床上的繼電器比這打包機上多得多了,電氣接點上千個的情況都有。早先的時候,我們的機床也有你說的這種毛病,就是接點容易氧化,導致接觸不良。后來,我們從r引進了技術,用l代替繼電器,這些毛病一下子都解決了?!?
“沒錯沒錯,我要的就是你說的那個什么,怎么,你們臨一機能搞出來?”毛亞光問。
“l,也叫可編程控制器?,F在國內搞這個東西的,還得屬我們臨一機是最專業的?!表n偉昌隨口便吹噓了起來。
l技術是60年末從美國起源的,至70年代中期進入了實用化階段,到80年代就已經得到了普遍的應用。我國國內在70年代初即開展過相應的研究,1982年研制成功了國產l,并在小范圍內得到了推廣。由于國產l與國外技術差距較大,80年代我國工業企業使用的l主要來自于進口,一些研究機構則引進了國外的l產品進行國產化研究,以期實現進口替代。
在l得到廣泛應用之前,機器設備中的控制邏輯是由一組一組的繼電器來實現的。使用繼電器的缺陷在于成本高,線路復雜,容易發生故障,而且一旦發生故障,查找故障點非常困難。
l是用集成電路里面的電子元件來實現電路的通斷,沒有了電氣觸點,因此不容易發生故障。l的控制電路非常簡潔,即使是出現故障,查找起來也非常方便,因此深受機械工程師和維修工人的喜愛。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電氣控制都能夠用l替代的,繼電器直到今天仍然有廣泛的用途,這就涉及到機械設計中的一些具體問題了。
90年代初,國內已經有不少企業在嘗試使用l實現機械中的電氣控制,但因為懂行的人不多,大多數企業對于這項技術還是望洋興嘆。還有一些企業由于領導思想僵化,墨守陳規,原本可以應用l技術,卻依然抱著幾十年前的產品設計不做改進,這也導致了l的應用不盡人意。
臨一機作為機械部下屬的特大型企業,在新技術應用方面一向都是很受照顧的。80年代初,機械部就促成了臨一機從r佐久間會社引進數控機床技術,并且為佐久間會社進行幾種型號數控機床的代工制造。臨一機在消化引進技術方面做得不太成功,但諸如l的應用并不是什么很高深的技術,臨一機掌握的程度還是不錯的。臨一機原來生產的機床都是使用繼電器控制的,這些年陸續采用l進行了替代,效果令人滿意。韓偉昌聲稱臨一機在l應用方面是最專業的,這話也不能完算是吹牛了。
毛亞光也是懂行的人,他之所以愿意給臨一機這個機會,也是考慮到臨一機的實力,想看看臨一機搞出來的打包機是否比國內那幾家老牌企業做得更好。浦機和洛機他都讓人聯系過,并特地詢問了有關電氣控制方面的技術問題。對方聲稱暫時還沒有改用l控制的方案,這就讓毛亞光有些失望了。
“浦機、洛機他們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除非你們去買國外的設備,否則就只能買他們的設備。既然他們的設備不愁銷路,那又何必費心費力去搞l控制呢?”
聽毛亞光介紹了與浦機、洛機聯系的情況,唐子風替他把事情的原委給分析出來了。
“唐助理說得對啊。”毛亞光點頭附和道,“現在國內有些國營企業的官商作風,真的很嚴重。就說這個金屬打包機,有幾家私營企業已經在搞l控制了,可浦機、洛機還是抱著原來的產品不放。不過嘛,對于這幾家私營企業,我也不太放心,液壓機這東西,質量有點差池是要出大問題的,我可不敢隨便用他們的產品。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