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造一臺設備,其實真沒什么難度。各種機械的設計都是要遵循一定套路的,比如兩個部件之間如何連接,不外乎是幾種方式,別說趙興旺這種科班出來的工程師,就算是一般的鉗工,只要有一些經驗,就能夠看得明白。
機器里的許多零件都是標準件,比如螺絲、彈簧、軸承等等,都有若干種固定的規格。設計師在設計機械的時候,一般都會選用這些固定規格的零件,而不會自己另搞一套。
采用固定規格的零件,意味著許多零件可以交由專業廠來批量制造,能夠大幅度地降低成本。此外,零件的規格統一了,就意味著通用性能夠得到提高,不同位置上的同一規格零件可以換用,用戶就不需要為每個零件都單獨準備備件,能夠降低備件庫存的成本。
零件的規格化還能提高工具的通用性,比如說一般螺絲的螺帽都是六角形的,有幾種不同尺寸,修理工只需要準備一套六角扳手就可以拆卸所有的螺絲。如果螺帽形狀不統一,有三角形的,有五角形的,看起來是挺藝術的,但修理工就要抓狂了。
由于大多數零件是標準化的,所以山寨一臺設備的時候,這些零件都可以從市場上采購到,山寨廠商無須自己去制造這些零件。合嶺市有著發達的民營機械制造業,從而形成了一套非常完整的零件配套體系。在合嶺市的大街小巷,密布著各種零配件商店,可以買到各種規格的零配件。這有點像后世的“華強北”,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去設計一臺性能超群的新手機,所有的配件都是現成的。
如龍湖機械廠這樣的企業,敢于嘗試山寨各種新設備,正是基于這樣一個產業配套體系,經濟學家把它叫作“產業公地”。
趙家兄弟把臨一機的打包機運回廠里,馬上組織工人和工程師開始進一步拆解,繪制出裝配圖紙。對于其中涉及到的標準件,會有人量出具體規格,然后到商店去購買。對于那些非標部件,則需要測量具體尺寸,畫成圖紙,自己進行制造。
“前端鎖死機構軸承斷裂……”
趙興旺和兩位工程師蹲在被稱為前端鎖死機構的那個部件前,仔細觀察著部件的結構。
臨一機設計的這臺打包機,采用的是前端出塊設計,也就是在把輕薄廢鋼壓制成包塊之后,會由一個專門裝置把它從前端推出去。前端的這個門在機器壓制包塊的時候是關閉的,等到包塊壓制完畢后再打開,以便出塊。這一開一閉,自然就需要有一個鎖死裝置,從整個壓制過程來看,這個鎖死裝置是要承受一些壓力的,如果壓力過大,就可能會出現部件斷裂的情況。
在井南日報的那篇報道里,言之鑿鑿地聲稱有一家企業仿造的打包機前端鎖死機構發生了軸承斷裂的情況,而那位名叫韓偉昌的臨一機工程師則告訴記者,說這是因為加工精度不足導致的。趙興旺雖然對報紙上的內容并不完全相信,但拆解到這個部件的時候,他還是忍不住要多看幾眼。
“小趙總,我覺得記者可能搞錯了吧?”一位名叫潘有棟的工程師說,“從受力情況來看,軸承是不可能出現斷裂的,倒是前面的支撐軸受力比較大,要斷也是這根軸斷。”
“記者懂個啥,肯定是人家說的時候,她聽錯了。”另一位名叫劉念的工程師說。
趙興旺點點頭,說“你們說得對,我也覺得軸承沒啥問題,如果要出問題,應當是這根支撐軸的問題。報紙上說,出現故障的原因是加工精度不夠,你們認為有道理沒有?”
“這個倒是沒聽說過。”潘有棟說,“加工精度和受力有啥關系?”
“還是有關系的。”劉念說,“如果精度低了,表面不夠光滑,軸和軸瓦之間的接觸面就小了,壓強分布不均勻,是不是容易導致斷裂?”
“倒也有點道理。”趙興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