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
“興旺,你看,問題是不是已經解決了?”趙興根向弟弟問道。
趙興旺輕輕嘆了口氣,說“我也不知道。從道理上說,問題應當不在這方面,可現在的情況卻又正好相反。我覺得,還是再多壓幾個包吧,看看質量能不能穩定。”
“這是肯定的。”趙興根說,“如果再像上次那樣,在廠里壓得好好的,到了喻常發那邊就出問題,咱們可真的丟臉了。”
“唉……”趙興旺嘆了一聲,然后向工人吩咐道“再投一次料!”
又一批短鋼筋投進去,壓縮,出包,情況良好。
“再來一次!”
“咔!”
剛剛壓到第三次,所有人最擔心的事情終于還是發生了。還是同樣金屬斷裂聲,還是一個地方,新造出來的支撐軸比它的前任只多堅持了兩個回合而已。
“我艸!”趙興旺怒吼了一聲,嘴角鮮血橫流。
“這是什么原因?”趙興根的臉黑得像要下雨一般。
“或許是……”趙興旺說不下去了,他腦子里一片茫然,能做的都做了,結果還是一樣,問題到底出在哪呢?
“趙總,小趙總,我有一個猜測……”潘有棟怯怯地湊上前來說道。
“什么猜測?”趙興旺懶懶地問道。
潘有棟說“這張報紙上寫的內容,會不會是在故意誘導我們?”
“誘導?你是說什么誘導?”趙興旺問。
“小趙總,你看,他們特別強調說是因為我們的加工精度不夠,所以才導致了故障。會不會情況恰好是相反的,正是因為我們的加工精度過高,才導致出現了這樣的故障。我剛才琢磨著,各個部件的加工精度高了,摩擦力就小了,這樣液壓桿的壓力就會全部傳遞到前端機構上,支撐桿承受的壓力過大,所以就斷了。如果我們把加工精度降低一些,或許就沒事了……”潘有棟說得頭頭是道,聽起來似乎還有那么一點道理。
趙興根說“可是,你們不是說臨一機的打包機加工精度就是很高的嗎?”
潘有棟說“我剛才回憶了一下,我們仿測蕓塘公司那臺打包機的時候,注意力都放到支撐軸上了,其他地方的加工精度是怎么樣的,我們好像沒有特別注意。”
趙興旺說“我記得跟你們說過,讓你們要檢測表面粗糙度的。”
潘有棟說“我們的確是檢測了,但現在回憶起來,好像檢測得不是特別認真。我們有點先入為主了,總覺得臨一機的加工精度肯定是非常高的,或許他們恰恰是反過來的。”
“會這樣嗎?”
“不好說……”
“……”
大家都懵圈了,趙興旺認真地想了想,似乎前些天仿測臨一機打包機的時候,自己的確有些疏忽的地方,沒有特別去檢查每個部件的加工精度有什么問題。受到報紙的誤導,自己和其他工程師可能會下意識地覺得對方的精度要求非常高,萬一不是這樣呢?
再往下想,問題就更多了。每個部件的形狀,大家也有先入為主的地方。比如說,大家潛意識里都會認為一根軸的直徑是處處相等的,測量的時候不會每一個點都測一遍。但如果臨一機做了手腳,讓這根軸的某些地方粗一點點,某些地方細一點點,軸的受力分布就完全不同了。想想看,一個力量作用在杠桿頭上和作用在杠桿中間,效果會是相同的嗎?
“那現在怎么辦?”趙興根問。
“試!”趙興旺斬釘截鐵地說道,“我就不信臨一機能玩出什么花招來。”
“好吧,我們還有36個小時的時間……”趙興根說。
實踐表明,36個小時對于研制一臺機械來說,實在是只能算作白馬過隙。趙興旺帶著一干技術人員又拼了兩天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