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這是南京東廠來的密報,同保國公朱國弼一樣,忻城伯趙之龍私吞了八十萬兩商稅稅銀。”
王之心向朱由檢奏道。
朱由檢聽后捏了捏拳頭。
突然。
朱由檢一腳踢滾了眼前的香爐。
“混賬!”
朱由檢大吼一聲。
王之心嚇得忙跪了下來。
蔣德璟等輔政大臣也都不敢喘一聲大氣。
而朱由檢自己這時候倒是抬起眼眸來,冷笑了一下:“去年,朕記得南京解來的商稅稅銀是十萬兩,也就是,南京商稅的八十萬兩中,他們讓朕只拿十萬兩!朕只得十萬兩!蛀蟲,真是蛀蟲!殺!必須殺!”
完,朱由檢起身回到了自己的龍椅上:“關于稅政改革的廷議繼續(xù)。”
“是!臣以為當嚴格考核各省地方官征稅之能力,旦有拖欠者,嚴懲不貸!”
蔣德璟這時候道。
朱由檢則擺了擺手:“這不夠!只懲辦地方官只會逼得地方官將征稅壓力轉(zhuǎn)嫁到底層百姓身上,一旦激起民變,到時候反而適得其反。”
“應該把稅政單獨來搞,朕決定成立一大明國稅局,專門負責大明國庫之稅收!另外,稅賦方面設為國稅與地方稅,國稅送解國庫,地方稅留于地方自用,根據(jù)實際情況賑災與建設使用,把這個制度以后稱為分稅制,令各地方成立地稅局與國稅局,國稅局通過大明中央國稅局管理!”
朱由檢后又道:“你們現(xiàn)在要做的把天下賦稅分一下,哪些稅為國稅,哪些稅為地方稅,國稅嚴格征收!”
“遵旨!”
蔣德璟回了一句。
于是。
蔣德璟接下來便開始與戶部官員負責起此事來,最終按照朱由檢的設想,制定了分稅制的規(guī)則制度。
按照稅政制度。
基本上,田賦與商稅屬于朝廷國稅所有。
而地方交易的契稅這些歸地方所有。
朱由檢讓地方交易的契稅歸地方所有,不僅僅是為了讓地方官府有一些財政收入好靈活地根據(jù)當?shù)貙嶋H情況建設當?shù)兀彩菫榱俗尩胤焦俑膭钌虡I(yè)。
畢竟商業(yè)越發(fā)達,地方契稅就越多。
另外,朱由檢下旨要求耗羨歸公。
所謂耗羨便是地方官府征收賦稅時以鑄造銀錠時產(chǎn)生的耗損需要額外征收的稅賦。
如今,朱由檢決定把這些耗羨歸公并歸于地方自用。
算是增加地方財政收入,減少地方官府財政壓力。
但為了一些官員不過度盤剝百姓,朱由檢要求耗羨稅賦由朝廷統(tǒng)一規(guī)定,地方官府不得加派。
這樣一來相當于整個田賦也是分稅制的,大頭歸了朝廷,頭留在了地方。
而在大明的許多商業(yè)不發(fā)達地區(qū),地方交易契稅這些肯定不多。
因而,基本上,地方官府的主要收入還是耗羨。
給地方官府一些稅收,這對于許多地方官而言自然是一件好事。
畢竟作為地方官有了自己的收入,肯定能更方便的為百姓做一些事。
確立稅政制度后,朱由檢開始安排官員組成大明國稅局。
作為大明皇帝,朱由檢更關心的還是他這個皇帝能收多少稅上來進國庫。
“朕有意讓李巖兼任大明國稅局尚一職,他是南京兵部尚,控制著江南兵權(quán),如今稅銀積欠最嚴重的就是江南,先讓李巖把江南積欠的稅銀收上來,具體如何組成國稅局,讓李巖自己去負責。”
“陛下圣明!李巖是北方人,又從過流寇,與江南士族不是一黨,讓他負責國稅局征稅,不用擔心他不會盡心竭力,甚至也可以進一步加深農(nóng)民軍與江南士族間的仇恨,便于朝廷制衡這兩股勢力。”
蔣德璟回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