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就朝劉宗周拱了拱手。
與此同時,一些穿著儒袍的倭國儒士也紛紛過來見禮。
劉宗周也介紹起這些人來。
“這位叫孔仰儒,字子野,號陋室居士,是奈良大儒,如今特來本儒道院求學問經。”
劉宗周先介紹第一個人后,朱彝尊就忙拱手致意:“子野兄!幸會!”
于是,劉宗周又開始介紹起其他倭國儒士。
這些倭國儒士現在都操著一口不算流利的漢話,也都各自取了漢名。
和后世一些人為了顯示自己是國際范是精英時而刻意取英文名字,在本國操一口英文一樣,受大明如今國威甚強的影響,如今這些倭國儒士為了證明自己是這個時代的精英,表明自己與普通倭人不同,也自覺地取了漢名,自覺地學習漢話,而且基本上是以孔姓為主,畢竟他們現在最仰慕的圣人就是孔子。
而且,這些倭國儒士也自覺地取了字,取了號,好以此顯得自己在倭國很高貴、很精英一樣。
而這也因此讓朱彝尊完全沒有身在異國他鄉的陌生感,覺得這就是國內,而且比國內更好,至少真的是談笑有鴻儒。
以至于接下來,當朱彝尊等來自大明的文官嘗到倭國歌舞伎的追捧和軟玉溫香般的風情后,就更是忘了大明。
這些來自大明的大儒又再一次帶動倭國的儒學,使得倭國學儒的越來越多。
同儒學在國內和朝鮮很容易被統治者接受一樣,倭國的統治者也很容易接受這些儒學。
何況,儒學發源地的大明如今還如此強盛,還剛剛教育了他們。
一時間。
在大明本土失意的大儒們因此紛紛去倭國,而倭國人也紛紛丟下武士刀穿上儒袍開始之乎者也。
倭國因此儒學大興。
……
而此時。
已經儒學大興許久的朝鮮王國,也同大多數儒家士大夫一樣有自己字和號的國王李倧則正戰戰兢兢地接受著大明帝國皇帝陛下朱由檢對他的處置安排。
但李倧得知大明皇帝朱由檢要把他押解去淮安審判時,他整個人都慌了。
李倧朝前來宣旨的太監盧九德跪了下來:“上差!求您了,求您告訴大明皇帝陛下,讓他放了本王吧,他想要什么都可以,金錢、美女、土地,他想要多少就要多少!我只求他饒了我一命,嗚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