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縱來的腳步匆匆,一縷美髯甩在外面也兀自不覺。
他已經快要40歲了,再不能成為星術士,也許終身都不能成為星術士了。要說此次四級星術士來到紹南,最高興的人里必然有他,對于任何有關星術士的呼喊,更是不會放過。
跟隨烏縱一起來的則是他的兩個小徒弟,按說以烏縱的實力還不夠資格收徒,但星術士是如此的缺乏,大多數人又將精力放在提高和研究方面,有人愿意教授徒弟,協會亦不會較真。
呂續看見來人,抬了抬眼皮仍舊躺著。他的禮貌指數基本就出在負數以下,比起有身份的騎士還不如。
程晉州站起來到院門口迎了一下,放低聲音笑道:“劉匡星術士他們在研究自己的東西,我請您來是想做些東西。”
烏縱連連答應,偷眼看看劉匡等人工作的白板,心里就滿足的要溢出來了。就如后世的科學家們一樣,對于圈內人而言,互相之間的研究成果都是開放的,而面對圈外人多少會有些敝帚自珍。星術士學徒說穿了還不是星術士,其身份也就與研究生差不多,如烏縱般沒有導師的研究生,又豈是一個慘字了得。
清理出來的桌邊,整整齊齊的放著一應零件,諸如直木、指針、砝碼等是可以直接使用的,但如表盤底座托盤等等,卻是需要再次進行改造的,程晉州用期盼的眼神看著烏縱道:“您會制作天平吧?”
“一點點。”烏縱眨巴眨巴眼睛,他接受的星術士教育只能說是勉強。
“要麻煩您了。要把材料處理一下,我們做幾部精度高些的天平。”程晉州說著拿過一張白紙,用鵝毛筆蘸著墨汁寫起了平衡公式,從他的姿態做派來看,很難想像是一個13歲的少年,但在場諸人早都習慣了他的表現,只將之看成是個早熟的天才。
烏縱見過程晉州的天平,很有些不自信的道:“我做過的最好的天平,精度是0.5。”
別看0.5與0.1都是小數點后一位,但其差距卻遠不是0.4那么簡單,難度自然也是成倍提高的。
“先做出來再看,如果能達到0.1的精度的話,您也可以拿回去一臺用用。”程晉州慷他人之慨向來很熟練。
一部0.1精度的天平,對于烏縱這種身份的星術士來說,也算不上值錢,但若是能自己制作出一臺,意義自然不同,烏縱連連點頭,伸手就拿起直木準備起來。
第一個天平,程晉州不準備干涉,先由烏縱做了出來再看。星陣的差異,使得每個星術士做東西時方式都不相同,物理天平之所以難以作出令人滿意精度,很大程度上即與變化多端的星陣有關——星陣一方面加快了物品制作速度,降低了難度,可是另一方面卻讓工藝設計變的復雜,任何設計也難以適應如此繁復的星陣,最終結果仍然要求星術士們自己調整與試驗。反而是普通人制作物品時,因為能夠不斷的在原有基礎上改善工藝,其優秀者的產品已經能夠與星術士媲美。
星術士們在物品制作上的優勢,主要還是體現在他們的知識文化上。優秀的匠人也很少有接受過完整文化教育的,數理之學更是如此,故而大多數情況下,制作星術士物品的匠人們仍舊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制作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卻是星術士們發展壯大的,亦是一個很有趣的地方。
兩名星術士學徒的學徒給烏縱打下手,他們都是十六七歲的年紀,卻絲毫沒有后世花季少年的討厭模樣,滿臉都是認真和小心翼翼,即使是遞送工具,也表現的無比虔誠。
人們對星術的崇拜,對星術的向往,在兩名少年身上表露無意。
烏縱用刻刀輕輕雕刻著直木,首先得保證兩邊的重量(質量)都相同,若是要求很低的天平,這基本就足夠了。可是若想提高它的精度,最理想的狀態,則是讓直木任何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