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明治維新(12)
圖紙足有5萬張之多,其上的鉛字都是用生物炸『藥』畫的,總共用掉了2公斤的活『性』生物炸彈,黃宣走路的時候都距離那7匹馬老遠,生怕一個不小心,自己也成了方圓幾公里內的灰燼。
三井高遂表面上沉著臉,內心里實際笑開了話,按照英國人的承諾,只要能夠分享圖紙上的技術,他們不僅愿意支付一半的錢,而且愿意平價賣給日本所需的機械——這解決了三井高遂最大的難題。
保羅當然也有自己的想法,他很懷疑黃宣從哪里得到的圖紙,這當然不會是中國人自己的技術,反而像是德國人最近發明的新玩意——這又引起了新的問題。奉行均衡外交的英國人,對于德國人與中國人的“親善”,從來都是抱著謹慎的態度。
黃宣手背在身后,學著爺爺的姿勢,邁著方步,一搖一擺的走著,三井高遂落后半步跟在他身邊,神『色』上少了些謙卑,多了些得意。
碼頭附近的倉庫里堆滿了制好的干鮑魚,附近數百米內都被阻隔了起來,有衛兵在守衛,即便是這個時代,鮑魚的價格也是可比黃金的。
黃宣小聲對洛林道:“查查重量和質量對不對,別可惜能量,這里隨便哪箱鮑魚,都夠你用幾天的電。”
“知道了。”洛林做事一向令人放心。
三井高遂這時手指著堆在最前方的,用冰堆起來的箱子,道:“一頭網鮑總共是200只,極品鮑和禾麻鮑總計有1000只,價值26萬兩白銀,二頭鮑有8000只,價值30萬兩白銀,剩下的三頭鮑是2萬只,是12萬兩白銀。本來是準備送到吉隆坡和天津賣錢的,現在也都在這里了。”
他說著又指著后面一些的箱子,道:“那些都是4頭以下的鮑魚,有5萬斤,總共作價12萬兩白銀吧。這里一共就是80萬兩白銀了。”
三井高遂話里話外帶著戲謔,在他想來,黃宣大約是不愿意換取這么多鮑魚的。畢竟,真金白銀實在,上萬頭的鮑魚,就連換錢都顯的麻煩。
其實,由于幕府閉關鎖國,之后又是倒幕戰爭,這些年,日本的鮑魚出口限于停頓——這原本是他們對清出口的大宗——而日本國內,對鮑魚的需求畢竟沒有清朝和南洋這許多,故而有許多鮑魚捕撈出來,都只能花大價錢存著。與此相反,貴金屬貨幣,日本國內本就存量不多,兩年來的戰爭,更是掏空了庫存,若非黃宣同意用鮑魚換白銀,三井高遂無論如何是不會同意,也拿不出80萬兩白銀的。
現在,對大阪的商人們而言,他們只是用積壓的物資,換到了急需的工業基礎資源,又能討英國人的歡心,哪怕價格稍稍有些偏高,也不是不能承受的。
黃宣愣了一陣,在日本人眼里,自然是遲疑的表現,卻不知道,他其實是在心里默默的算賬,一頭鮑至少可以賣到300萬元人民幣,網鮑的價格還要更高,1200只可以當作40億人民幣來看,而剩下的二頭鮑、三頭鮑,都是50萬元以上的東西,如果都能賣掉,理論上,可以價值140億元……
此外,三頭鮑和四頭鮑,在21世紀以后,同樣也是珍品,若是制作精良的話,同樣也能賣到幾十萬元,就算以10萬元人民幣每只的價格來算,總值也要超過200億元。
加到一起,380億元人民幣,差不多已經超過了全球鮑魚的消費量,當然,這并不是問題所在,一年賣不完賣兩年,兩年賣不完賣三年,還能每天吃鮑魚泡飯,想想也覺得這生活糜爛。
黃宣現在的感覺很奇怪,再看三井高遂的時候,他臉上都帶著笑。
真是舍不得炸死這么善解人意的小日本啊。
若非牽記著能頓收益,黃宣真有心把碼頭上的鮑魚就這么擄走,那可是40多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