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七章 試煉位面(9)
威尼斯時代的玻璃匠們,制作玻璃使用的是水銀與錫箔反應。說起來也很簡單,用錫箔鋪在玻璃的一面上,倒上水銀,后者會溶解前者,并形成粘稠質,最后貼在鏡子上。
成本主要發生在粘稠質的平滑度上,要讓鏡子的反『射』均勻平行,就要讓背面的水銀絕對平滑——制作一個玻璃鏡大約會花費一個工匠一個月的時間。可是在當時看來,其利潤也絕對是超過1000%的。
銀鏡反應制作的鏡子則完全不同,化學反應直接在鏡子的背后產生一層薄薄的銀,效果還比水銀鏡子好,當德國人李比西發現了銀鏡反應后,鏡子的價格大幅降低,讓普通工人家也能夠買的起了。
若是保密措施得當,用銀鏡反應制作玻璃鏡,利潤可能有100倍。
然而,楚亦凝雖然知道銀鏡反應,可她卻全然不知道這個較為專業的中文化學詞匯的意思,黃宣只能看著能量屏,向她解釋道:“就是用還原劑把硝酸銀的銀離子還原成金屬銀,可以用銀氨溶『液』,加乙醛還原……”
他的化學是半吊子,又大半年沒上過學了,基本是半懂不懂的照著念,但楚亦凝卻一下子明白過來,嫩白的手指一伸道:“你直接說還原銀我就知道了,想法不錯啊。恩……,很聰明的遠古工業。”
黃宣虔誠的笑著,心里把野兔子的故事換成了圣母瑪利亞,眼看著就要出去了,還是乖一點的好。
楚亦凝本來就很著急,她與黃宣不同,旅行者們的時間都是用標準時計算的,也就是一個人真實活著的時間。作為管理局的新晉委員,不聲不響的消失上小半年,那可不算是小事情。
有了黃宣這般如同是萬事通的角『色』,楚亦凝精神松懈一些道:“你說現在的鏡子成本是多少,還有,做鏡子會不會影響瓷器的生產?”
黃宣輕輕搖頭道:“都18世紀了,硝酸銀什么已經有了,就是找幾個實在人的事情,我們留的時間不長,也就能生產些奢侈品什么的,再麻煩的工業還是農業,回報率都太低了。”
楚亦凝以為黃宣在影『射』自己曾經說的三田輪耕,臉上映紅的道:“既然你這么肯定,那就你自己來做吧,也別找什么老實人了,幾千幾萬塔勒,怕是容易生變。”
黃宣愣了一下,實話實說道:“我不會。”
“不會什么?”
“做鏡子。”黃宣沒一點不好意思的道:“我就是傳說中動手能力奇差的那種人,別管是硝酸銀還是硝酸金,我都做不來。”
楚亦凝先是小吃一驚,卻在黃宣忐忑中什么話都沒說,轉而找人問路,向著有鏡子賣的商行走去。她心里想的是黃宣的來歷,從內心講,旅行者們是從來不相信小概率事件的,正巧碰上這樣的事情,就位面歷史而言,基本是不存在的,所以她即便偶爾想想:黃宣也許“正巧”知道這個位面的歷史,可轉瞬間,她就會羞愧的將類似的念頭拋去——沒有雄厚的積累,又哪里來的碰巧,自己怎么就從來沒有碰巧到過一個如此熟悉的世界呢?黃宣怎么就碰巧知道了兩個不同位面的歷史呢?
由此推而廣之,楚亦凝不得不重新考慮,究竟是哪個家族,能培養出黃宣這種人——而自己在威尼斯的所作所為,楚亦凝也將之看做是自己的魯莽。
走在后面的黃宣并不知道,楚亦凝由于他超乎平常的表現,給予了他完全不同的評價。
其實黃宣并不明白,真正平常的表現應該是什么樣的。
能頓貧瘠帶是沒有利潤可言的地區,也就是當日的黃宣,會將之當作寶一般的挖掘來,挖掘去。可轉過頭再去看,兩片嘴皮動動,通過康馬斯先生從R位面借來的3兆多的熱圈,每年賺到的錢息就有4個百分點,差不多1200億熱圈,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