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不需要分辨,甚至都不需要采納他們的建議,只需定時召開一次顧問大會,便可讓文官們,不再像過去那樣為所欲為。這就是制度建設的效果,有著顧問們存在,當地的文官貪污也好、做壞事也罷,心里總是會想,會不會被顧問給舉報了……”
天高皇帝遠,這句話不止是說說而已。在過去,別說是縣令了,就算是知州,也很難有機會見到單獨見到皇帝,也很難有和皇帝溝通、交流的機會。
但這些顧問不同,他們每年都有一次集體面見官家,并向官家進言的機會,雖然絕大多數的顧問,可能都只是去走個過場,但有沒有這個過場,能否真正的當面見到官家,很重要!
“此外,陛下需要采納顧問和文官們的意見,文官們難道就可以例外嗎?知縣、知州的智慧,難道已經強大到不需要采納建議的地步了嗎?所以,才需要建設一套完整、系統、全面的顧問體系。”
“故此,顧問也是可以分級的,按照顧問們的個人水平,可以簡單地分為縣級顧問、州級顧問、兩府三司級顧問和直面陛下的國士顧問。”
“縣級顧問,可以給縣令提建議,縣令可以參考,也可以不采納,這是縣令的事。但如果某件事,顧問提出了建議,縣令拒絕,最終卻證明了顧問才是對的,那么縣令的前途,也肯定多多少少會受到影響。”
“所謂的顧問體系,不過是對于如今朝廷體系的一個補充。這個體系,最重要的作用,其實不是上面說的這些。”衛鞅淡淡的道。
還有更重要的功能?
可以一定程度上的監督百官,可以一定程度上的讓朝廷知曉地方的想法,可以一定程度上的緩解中央和地方的矛盾,還可以加強朕的權威,好處都這么多了,你跟我說,這不是最大的好處,那最大的好處,又是什么?
“還請先生細說!”
“最大的好處,和科舉一樣,維穩!”
聽到這里,簡王又開始迷惑了。眉頭一皺,就開始思考,可是想了想卻發現,衛鞅說的每一個字他都認識,但是合在一起,就有些不懂了。
“維穩?為何是維穩?科舉不是用來為國選材的嗎?”簡王很是不解。
“陛下覺得,那些進士們,個個都是人才嗎?如果他們個個都是人才,為何我朝如今連遼國都打不過?連天下都沒有統一,至今為止,都只是一個南北朝的局面?”
要是宋朝的文官,個個都有趙普的本事,宋朝的武將,個個都有趙大的本事,遼國就是有百萬大軍,也打不過十萬趙大啊!
就算是女真大兵來了,面對十萬趙大,也只能抱頭鼠竄,趕緊逃跑,跑得慢了,命就沒了!
“我朝的科舉,能選拔出精通兵事的人才嗎?”
“不能!”簡王一邊忍受著三觀破碎的痛苦,一邊努力說道。
“我朝的科舉,能選拔出精通十八般兵器,善于騎射,善于統帥騎兵的武將嗎?”
“不能!”
“我朝的科舉,能選拔出民不加賦而國用足的人才嗎?能選拔出經濟之才嗎?如今的三司使,除了用專營、和買這樣的搶錢手段之外,還會什么?去掉了朝廷壟斷,他們什么也不是。連地方豪商,都比他們更會經營產業。”
“確實是這樣!”簡王的臉上,充滿了痛苦、迷茫之色。
過去學習儒家書籍,接受的文官教育所塑造而出的三觀,最近一直在碎,今天更是碎的厲害。
“我朝的科舉,能選拔出善于種地的官員嗎?能選拔出善于養馬,可以一代代的養出戰馬的官員嗎?”
不會種地!雖然很多人都覺得種地是有手就行,但實際上種地之中蘊含的學問非常多、非常大、非常復雜。
什么季節種什么、什么天氣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