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氣爽,淮河上波光粼粼。
微波輕泛,一條舟船獨零零的飄于江心。
舟上,三男一女,還有兩個太監(jiān)。
代王朱桂和寧王朱權(quán)各帶著一名太監(jiān),唯有朱允熥,帶著一個宮女。
另有一隊錦衣衛(wèi)便衣,騎馬在岸邊跟著,一路護衛(wèi)。
宮女雪梅一襲淡紅宮裝,柔弱若柳。
她表面是宮女,實則是保鏢,負責朱允熥的安全。
此時,朱允熥斜臥于雪梅身前,頭枕于她大腿之上。
吃著不時送到嘴邊的紫紅葡萄,瞇著雙眼,快樂似仙。
“我說允熥,你也太會享受了吧!”
一旁,代王朱桂有些無語,后悔出來沒帶侍女。
朱允熥笑了笑,心說生在皇家,享受不是基操嗎?
他左手輕拍著舟胘,說道:“等你們明年去了封地,只怕比我還過分。”
朱元璋的這些兒子,在京師時一個比一個老實,就藩后在封地個個都像換了個人。
寧王朱權(quán)蹙眉:“被人看到,弄不好會有御史彈劾你。”
他與朱允熥同齡,卻有些接受不了光天化日之下這番輕浮姿態(tài)。
只得自覺側(cè)過身,佯裝看河面風景。
“御史,一幫嘴炮而已,為國為民的正經(jīng)事沒見管過幾個,呵呵。”朱允熥吐槽。
......
淮河貫穿鳳陽府,是鳳陽府的母親河。
舟船在淮河上順流而下。
不時有漁民在河面上捕魚,也有文人雅士垂釣于此。
岸邊草地上,又有騎牛吹笛的牧童。
古往今來,天下生民,忙忙碌碌,四處奔波,無非為家。
何為家?
但有一席地,檐下有煙火,廚內(nèi)婆娘忙,屋中兒女鬧。
再苦再累,回到家中,見此情此景,一身之疲憊,亦能付諸一笑!
朱允熥唏噓,如此恬靜的生活,得之不易。
皇帝輪流坐,此時到鳳陽。
皇帝的家鄉(xiāng),治理還是很好的,頗有世外桃源的感覺。
夕陽西下,朱允熥一行人上了岸。
驛道旁,那塊半掩在荒草叢中的界碑上依稀可見“濠州城”三個大字。
此時的濠州城早已不是當年之地了,朱元璋當吳王時,升濠州為臨濠府。
洪武七年時改名為鳳陽府,并營造中都,府治遷往中都城。
此時的濠州城,只是座破舊的小城,是洪塘守御千戶所的駐扎地,城內(nèi)城外住的都是軍戶。
朱允熥抬頭遠望,眼中閃出迷惘的神色。
當年小小濠州城內(nèi),共有五個元帥,加上新來的彭大和趙鈞用,分成兩派內(nèi)斗不止。
朱元璋不愿坐困濠州等著被元軍剿滅,于是向郭子興請求,帶著從家鄉(xiāng)招募的二十四人南下開辟新?lián)c。
這便是大明開國元勛,淮西二十四將!
朱元璋用這二十四人,在短短一年內(nèi)發(fā)展了三萬人馬,霸業(yè)由此開始。
寧王朱權(quán)輕聲問道:“確定是這兒嗎?”
朱允熥從悵惘中回過神來:“應(yīng)該是這里,可怎么變成了這個樣子?”
在他印象中,這是革命圣地,起碼弄成景區(qū)什么的。
他從馬上跳下。
眾侍從紛紛下馬。
代王朱桂心情激動,對眾人肅然說道:“前面就是父皇發(fā)跡的濠州城!咱們今晚上就在這兒住一晚。”
“記住,都不許暴露身份,更不得招惹是非!”
眾侍從肅然答道:“是!”
朱桂一行牽著馬來到城門前。
兩個守城兵攔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