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閑聊中,周寬從房間里走了出來,望向大家,開門見山:“各位叔叔伯伯,大哥大姐,把大家請過來,有一點小事情。”
“上午去縣里談了點事情,一共是兩件。”
“一是開個廠子,只要是嘉魚橋居民都可以去上班,活誰都能干的那種。”
“二是要搞個產業園,這個更適合年輕一輩。”
“這兩個事情我一共投了幾個億,能讓許多人各憑雙手換取報酬,錢多錢少與我無關,無非是我們嘉魚橋無論誰去就有活分配,也用不著覺得沾光了,當然,凡事都有章程,也用不著跟我家來訴苦。”
“家里的田地什么的,各家自己照顧,播種、噴灑農藥、收割都不用操心,會集中提供小型機械化。”
“總之,人情就這么多。”
“事情就這么簡單,不強求、無限制,隨時去隨時走。”
“具體事情有專人負責,最早明天就有活干,別的不說,搬磚總會的,具體的也別問我,我什么都不負責。”
一氣兒說完,周寬也沒給大家問話的機會,接著又說:“之前有過一些矛盾的也別想太多,我心眼沒那么小。”
“……”
“這……”
“啊……”
盡管周寬說自己什么都不負責,但還是有很多問題被提了出來。
只不過,周寬只有一句話:“去了就知道。”
“……”
周寬這作風給大家都整不會了。
說有情吧,無情,因為周寬甚至連半點解釋都不愿意‘施舍’,能理解就理解,理解不了就拉倒。
說無情吧,有情,因為周寬給了嘉魚橋每人均等的機會,去就有活干,有錢拿。
也確實照顧了嘉魚橋的居民,不過更可以說沒照顧,畢竟白華工廠、鴻鵠-白華電商產業園總得有人去。
正如周寬所說,事情很簡單,所以就半點都沒復雜化。
“……”
事實上,別說嘉魚橋老一輩的人被整不會了。
連周遠初跟陳文茵都云里霧里。
他們一貫不插手、不過問周寬在商業上的事情,也破了例。
等來的鄰里三四全部走完后,周遠初便直接問了出來:“怎么一下就又是投幾個億,而且步子好像很快?”
面對自己的父親,周寬當然是耐心解釋:“不是幾個億,是三年100億,幾個億是今年內的事情。”
“步子大無所謂的,兜底的人多。”
“也沒有為什么,本來就是要做的事情,無非是時機到了,所以進展加快了。”
陳文茵還是不解:“其實這些你說出來也不麻煩吧,怎么不都說兩句?”
“沒必要解釋那么多,又不是要圖報。”周寬平靜回答,“我的目標是改變白華整體的貧困和落后,只是就近照顧一下嘉魚橋的鄰里。”
周遠初從旁贊同:“周寬做的沒錯,這種事情無情一點是好事,現在不無情,將來更難無情。”
說著,又特地補充了一句:“主要是他現在的財富增長速度太快了,今天還是周十億,指不定年底就周百億了,很容易因為不平衡造成麻煩。”
周寬點頭。
“懂倒是能懂,但是我感覺現在完全跟不上你的思路了。”陳文茵想了想,直接道,“你要做什么有簡單的說法嗎?”
周寬還沒回答,周遠初就搶先道:“沒必要跟上他的思路啊。”
“有,在白華所做的一切都是剛才說的,帶著家鄉擺脫貧困。”周寬笑著回答了陳文茵的問題。
“至于能不能做到,我也不知道,先做了再說。”
“算是我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