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航編輯部,下午兩點。
李格非在自己的辦公室召開了第一次組內會議。
小辦公室里開會,本就松散一些,外加是困意十足的時間,南極和冰狼的坐姿自然有些慵懶。
小倉卻很精神,認認真真展開本子,滿眼都是期待沐浴知識的大班同學模樣。
李格非也是第一次主持會議,參考樣本有限,這便像夏娜一樣掃著屏幕上的數據淡然開口。
“我先宏觀說一下情況。”
“近半年來,咱們組在起航十個編輯組里,一直位列第十。”
“最好的時候,與第九大概有20的差距。”
“現在的差距是40。”
“這個情況只與長江的工作態度有關,不怪你們。”
話罷,李格非扭過椅子面向三人。
“但現在開始,工作由我主持了。”
“希望大家能認可我,并配合我一路走下去。”
“按我的路子走,倘若依然沒有好轉,一切責任我擔。”
“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對我的工作方針有意見,執行起來有困難,我們隨時可以交流。”
李格非說話的同時,雙手不自覺地纏在了辦公桌下,兩根大拇指一邊打架,一邊沖三人點了點頭。
“有什么問題現在就可以提。”
南極微微搖頭,小倉更大的瞪眼等待沐浴知識。
冰狼笑侃道:“主編您先說方針,說了我們才能提問題不是?”
南極聽罷跟著笑了一下。
小倉也不知道該說啥,低頭使勁記筆記就就對了。
李格非被這話說得也是心下一顫,桌子下的手掌都滲出汗來。
努力了好久才憋出這一段。
管理工作……果然不適合我啊。
他忙咳了一聲,重又面向電腦,學著夏娜的樣子有模有樣地審視起來。
“責編工作……在我這里分為三大塊。”
“一是標準。”
“簽約標準和推薦標準。”
“二是資源。”
“簽約名額和推薦位分配。”
“三是服務。”
“隨時服務老作者及其作品,同時啟發和引導新作者,給他們創造機會。”
“對這三大塊工作的態度,我與長江必然有所不同。”
“今后以我為準。”
“接下來我們逐一梳理。”
李格非就此展開了自己的選書標準。
“首先簽約這一塊,對五萬字以內的書,完全不需要看追讀。”
“要相信并磨練自己的眼光。”
“網文每天都在發展,作者們不斷蛻變。”
“身為編輯,如果只知道依賴數據,停止學習與思考,你早晚有一天會被算法取代。”
……
全程,南極和冰狼倒也算好好聽著。
至于小倉,拼了命也記不過來,干脆開了手機錄音,雙管齊下。
十幾分鐘的時間,李格非將自己選書的標準說了個大概。
從業多年,像這樣授人以漁還是第一次,他也逐漸浸入了這種感覺,收尾的時候已不禁抬手比劃。
“最后,我主張‘人大于書’。”
“一本書或許沒那么好,但倘若你相信作者的潛力,依舊可以簽下。”
“就像運動員一樣,他不一定每場比賽都能打好。”
“重要的是,你能發現他身上的閃光點。”
“以上就是我對選書的要求了。”
“我并不強求你們100落實這套標準。”
“可以留下20左右的空間個性發揮,自由探索。”
“我也會隨你們一起學習,不斷完善簽約標準。”
“這部分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