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板,你確定他了解自動化么?”
“當然,我們廠的軟件我都是找他搞的。”張逸夫立刻開吹,“他現在在辦公廳搞這些東西,原來也跟他聊過,本人也有搞信息的意愿。”
“部里辦公廳的,鄭道行是吧?我記住了。”華長青笑道,“另外那個夏雪你就不用推薦了,他們調度局不可能放人的,至于她本人,好像對我也產生了意見,樓道里碰見都要避開。”
“呵呵……多理解吧,她那人就那樣。”
“沒什么,我對這種個性不抵觸。”
二人又閑聊幾句,這才結束了這次對話。
不得不說,跟華長青說話無疑可以直白一些,高效一些,不像與其它領導那樣需要九轉十八彎,老美的那套實際和高效依然是好東西,扯皮和磨唧確實是國企機關的通病,這方面要學習。
了卻了這件事,張逸夫開始了關于“配煤”試驗的視察。
三號機組鍋爐旁,付波早已就位,等待張逸夫的例行巡察,若不是出于廠區禁止吸煙的規定,他肯定就送煙請上了。
這邊是張逸夫和文天明,那邊是付波和黃宏斌,坐在值班室中,就這兩天的各項數據談了起來。
一張大表上,滿滿當當地填寫著試驗開始幾天來兩個鍋爐的數據,注入煙氣口溫度、爐膛出口溫度、燃煤量等等等等。
看著手抄的密密麻麻小字,張逸夫不禁一陣頭大,在計算機和自動化還沒有普及的時代,要搞搞學術和研究實在是太可怕了,傳說中國個核彈頭是一幫老專家通過成噸的紙上計算才研制成功的,張逸夫實在是不敢相信。
一個小鍋爐的有限數據都讓他頭暈,更何況如此龐大的計算。
好在,燃料車間的人已經做過了力所能及的計算,就這兩天情況而言,粗略判斷,采用混配煤的四號機組比之三號機組,鍋爐效率確實有3%左右的提升。
當然,這個計算是極其粗糙的,能得出的大概節約也只是兩臺鍋爐對比的相對變化而已,要計算出具體準確的鍋爐熱效率在現在的技術情況下基本是個夢,要電科院大哥來才行。
也正是由于種種這樣或那樣的技術、體制原因,電廠節能的推進才如此緩慢。
放下數據表,兩位主任的恭維之言立刻如滔滔江水一般撲來。
黃宏斌先是為張逸夫倒上茶笑道:“照這個架勢下去,咱們留著烏魯姆煤慢慢往里面兌,足夠撐過兩個月了,3%白撿的熱效率,影響可不小啊。”
“是啊,這兩天回去我也補過課了。”付波立刻點頭道,“純燒趙縣煤的鍋爐跟其它純燒烏魯姆煤的鍋爐對比,這個差距確實挺大的,現在混燒能拉上來3%,不易。幸虧逸夫你提出來了,不然將來考核煤耗的時候,咱們傻呵呵地單燒趙縣煤,那虧可就吃大了。”
張逸夫可不信這種鬼話,你還能回去研究起這種技術?八成根本沒比,就是這么一說拍馬屁罷了。
但這馬屁也舒服……
如此看來,配煤的大方向是正確地,如若試驗成功,那立刻就會進入全廠機組普及階段。那樣的話,整個燃料車間都需要進行一番小改造,把那些配煤用的設備都搬出倉庫,這工作量可不小。
“后面的事還是要辛苦付主任了。”張逸夫也得抬一抬對面,不能讓人干做苦勞,“到時候燃料那邊都弄好了,進行自動配煤的時候,我會跟廠長打個招呼,過去鼓勵鼓勵。”
“呵呵,那好,那好。”付波就怕自己白受累,這下能讓廠長看到自己這邊賣力,算是好事,已經比大多數受累的車間都要顯眼了,“這周后面的記錄我們也不會懈怠,最后得出來一個總數據,報到廠長桌上,肯定高興。”
張逸夫也笑著指點起身旁的下屬:“天明,這些東西都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