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道行本人,也與華長青有些交集,曾被問到要不要去他那邊搞自動化、信息化,關于這一點鄭道行還有些猶豫不決。{頂}點{小}說 3.他并不知道這個機會是張逸夫推薦的,但他知道,華長青的野心和作風十分有趣,且特立獨行,他跟張逸夫還真是撞到一塊去了。
不敢再耽誤,鄭道行這便拿著電力系統(tǒng)的卷子送到張逸夫手上。
“多謝多謝。”張逸夫接過笑道。
“別謝我,華主任早有預料,你抓緊吧,有事叫我。”鄭道行不愿耽誤張逸夫的答題時間,趕緊結束談話。
這一幕,不少人都看在眼里,不明所以,唯有姚新宇默默咬牙,自己還卡在第二道綜合題上,竟然讓張逸夫搶先了。他又轉頭瞥了眼夏雪,這位姑奶奶第二道綜合體已經(jīng)答了半張紙了,竟然也比自己快。
這兩個怪物從哪里殺出來的……姚新宇的心神不免有些慌亂,自始至終永遠是學霸,獨孤求敗的他對人生產(chǎn)生了深深的質疑。
張逸夫則心無旁騖,放下了壓力。自己的任務已經(jīng)完成,剩下的都是隨手而為之,反正這份卷子只是答著玩的,會有個成績,但不會參加那邊的比賽,隨意即可。
這份卷子總體框架與電廠運行方面的如出一轍,內(nèi)容上多是宏觀系統(tǒng)的題目,偶爾牽扯到自動化和計算,難度尚可,就是知識面沒有電廠部分那么專深,更糅雜一些。
非要說的話。這才是張逸夫大學的本專業(yè),畢業(yè)了兩次,這功夫是真的扎實,電網(wǎng)額定電壓、架空線路與電纜線路、調(diào)壓措施等等概念都深深地印在了腦海中,唯一值得注意的是,要區(qū)別對待兩個時代的參數(shù)差異,切莫將未來的特高壓當做現(xiàn)在的常態(tài)。
這份卷子,答起來比電廠部分還要順利一些,不出十幾分鐘,張逸夫便搞定了前面的題目。一些簡單的計算也是三下五除二。幾乎用自己原本的知識就能攻克。
翻過卷子,到最后的綜合題了。
卡人提分選拔的題目,果然變態(tài),好在張逸夫早有準備了。
第一道題就足夠熬人。是一個長達七步的分析畫圖計算題。根據(jù)給出的局部電力系統(tǒng)參數(shù)。畫出各個部分的電路接線圖,而后步步深入,牽扯到了發(fā)電部分的計算。輸電部分的分析等等等等,可謂是一道題考了全套,任何一個部分掌握不牢,都很難拿足分數(shù)。
這種題張逸夫慢慢悠悠答出來不是問題,但太耗時,于是在動筆之前,他果斷在“電腦”中各類題庫中尋了一圈,這回終于幸運了一次,在某研究生專業(yè)的考試中發(fā)現(xiàn)了一道一模一樣的原題,張逸夫本人自然也沒打算多客氣,唰唰唰三下五除二將其抄上,同上還不忘有模有樣的敲幾下計算器。
那么真正的重頭戲到了,華長青何以想探探自己,一定不是為了一道這么保守的計算題,懷著期待的心情,張逸夫終于翻開了最后一面。
這傳說中的最后一題,光是題面敘述就占用了足足半張紙。
一張110kv變電站接線圖完完全全鋪了上去,上面簡要標出了各個設備與規(guī)格,這個圖對于外行人來說簡直就是天書,但作為行內(nèi)人而言,仔細研究那么三五分鐘,便大概了解清楚這個變電站是什么樣子,通過題面上給出的骨骼,還原出這個變電站的全貌。
不過也不是一個隨便的行內(nèi)人都能做到,怕是至少要本科畢業(yè),而且工作后必須接觸過類似的技術工作。光是這一環(huán),怕就會卡掉一部分連題都讀不懂的人。
讀題,也許就會用掉5分鐘,甚至十分鐘,看到最后,問題卻只是簡簡單單一句話——
請設計該變電站的微機綜合自動化系統(tǒng)方案,并簡述配置原則。
這真是令人絕望的題目……
在這個pc機還在普及的年代,人們用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