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級工程師,老爹在43歲的時候才晉升到,這下可算不給家里丟面兒了。人活著畢竟不可能那么清高,沽名釣譽是一件很美的事情。往遠了想,將來再努把力,去個大學混個教授頭銜誤人子弟,給學妹們開開小灶自然美哉;往近了說,工資直接提了幾級,已經不比邱凌要少了,將來分房也穩,很是實惠。
要說這次,張逸夫還真是趕上了,部里領導顯然也低估了年輕人的實力,這種全國大賽混到冠軍的人物,業務技術如此之精,怎么也該是熬了十年八年的骨干,賞個高工本無可厚非。但張逸夫這等怪物暫且不說,冷不丁地還殺出了一個夏雪,兩位畢業才半年的主兒就這樣踩著前輩們奪冠,實是出人預料。
但表彰政策早就發布了,又不可能更改,再者說,這兩位冠軍也是真真切切贏了那些中級職稱的工程師的,且領先不少,水平也夠高工。若是以資歷不足為由收回成命,不僅是打了自己的臉,還打了全國參賽成員的臉。
沒辦法,只能破格先提中級職稱,再搞上來。
今后的比賽,估計是再也沒有直提高工這項表彰了,最多最多職稱提一級,這么一想,張逸夫有些對不起晚輩了,自己把路都走了,他們沒的走了。
正自嗨著,牛小壯慌忙推門進來:“逸夫,報社的人到了,我來叫你過去。”
“好好!”張逸夫抄起一盒名片笑道。“叫上天明和偉峰拿好咱們準備的東西,一起去。”
“天明早就就位了,趕緊的吧。”牛小壯催促道。“瞧你丫這德性。”
“你就好!一天到晚琢磨著怎么做勞模演講呢!”
“哈哈!這不還等著你給我寫講演稿呢!”
二人一路小跑,來到會議室門口,文天明和李偉峰早在這里抱著材料等候,幾人湊齊了,才敲門進會議室。
此番前來做報道的一行人由電力報社副總編龔宏志帶隊,手下一老一少兩位記者。由副總編帶隊,可見報社對這件事的重視。喊了那么多年的口號終于有一個電廠真的做了,他們也是等了好久。
一行三人見張逸夫來了。連忙起身相迎,握手相識。
牛大猛也起來介紹一番。
互相認識過后,對面的副總編抬了抬鼻頭的老式塑料眼鏡笑道:“貴廠的張逸夫,也算是個名人了。最近我可沒少見這名字。”
“哪里哪里,都是領導抬舉。”張逸夫側身謙到,“這幾位都是我們廠達標辦的同志,在這次降低煤耗的工程中,出的力都比我多。”
“好,好。”龔宏志當即笑道,“我們這次,還就是來報道基層同志的,想從故事的角度出發。細細講講節能工程中,同志們如何發揮創新能力,如何不辭辛苦的努力。”
話說到此。龔宏志又連忙沖對面的牛大猛道:“牛廠長可別介意,這是部里定的宣傳口徑,讓在領導層面上,少著筆墨,多表揚基層。”
“哪的話!表揚我們廠的人,不就是表揚我呢么!”牛大猛大笑道。“大家先坐,先坐。關于電力報的采訪,實際上我們廠已經準備了一些素材,幾位領導先看看。”
大家就此落座,三兩句寒暄過后,張逸夫送上了早已準備好的材料。
三位報社的人就此翻看起來,文字性的東西大概幾十頁紙,照片不下百張,他們還真沒想到這個廠子已經未雨綢繆,做了這么多的準備。
傳看之下,三人皆是一陣莫名的舒爽。
首先,他們的工作可以省下大半。
無論是鍋爐、煤場還是電氣車間,在達標施工和運行過程中的照片早已有了全方位的準備,全都是在現場實際中拍攝的,在干中拍攝的,真正體現了一線精神,艱苦精神,都是最真實的東西,比報社的人到了現場再找人擺拍效果要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