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大工程,電網建設也要加快,領導認為在這種情況下,不宜在全國范圍內進行節能改造,應該先確保大事落實,再優化小細節。節能工程可以緩一緩,但絕不能就這么放下,等幾件大事忙完了,再逐步推廣。”
“嗯……”張逸夫腦子飛轉,大概已經想象出了會議室中的場景。
這些長篇大論翻譯過來就是:老穆你干的不錯,先歇會兒別忙活了,咱先集中資源緊著大活兒干,這當口兒非主流的事情都放一放。
這么說也有這么說的道理,大范圍對電廠進行改造,肯定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生產調度,同時也會占用電建、設計和設備生產等資源,大力推廣的話,這一年的主題基本就是這事兒了。雖然節能對大家都是好事,但在90年代的電力行業而言,顯然不是最大的好事,瘋狂的擴張積累資源才是領導們最熱衷的。煤耗從410降到400,這在專業人士看來也許是個飛躍,是個實際的大好事,但對于一部之長自身功績而言,遠沒有裝機容量從一億到一億兩千萬那么耀眼。
換句話說,在這個時代,在這個階段,瘋狂的發展與擴張是主旋律,減耗雖然符合經濟利益,卻占用了相當的資源,不符合大多數人的核心利益。
畢竟,燒多少煤,都是國家結賬,多了10克少10克,國家領導人對此不怎么關心。
而發電量的多少,卻著實是領導人看的第一個數字,也許也是唯一的數字,一切為此讓路,否則就是擋了大領導的仕途。
現在看來,穆志恒想做事,卻選錯了方向。
這一點張逸夫想過么?也想過,他的潛意識里也很多次覺得,現在整這個貌似太早了,畢竟后續將有大規模的機組更迭,那才是節能降耗的根本。剛到冀北時,老段就談過這個問題,建設一座百萬千瓦電廠,如何選擇單機容量?自己回答希望由2-3臺60萬千瓦機組,而非若干臺15萬千瓦機組構成,這個天方夜譚的設想,在幾年內便會得到印證。
但無論如何,路要一步一步走,飯要一口一口吃,在機組更新之前,省煤省下來的都是真金白銀,同時還環保,要是資本家的話,完全有理由這么干,官僚體制的話,就放一放吧……(未完待續。。)
,無彈窗閱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