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也帶動了第一波漲薪與招聘。
珅自方面緊隨其后,那邊的老總也并不軟,孤注一擲,這家名為珅科的公司同樣開始沖刺,這位始終名不見經傳,略顯神秘,這次也拿出了老本兒。
令人驚訝的是,科電這次并無什么太多的舉動,華長青依然按照自己的節奏在走,不知是胸有成竹還是不愿參與豪賭,抑或是資本上無法支撐了。
面對這個情況,最為興奮的就是業內搞技術的人員了,動輒上千元的薪金已經秒殺司局級干部,幾乎每一天都會有機關里的人離職,甚至是大學講師、副教授都會為之所動,陳延睿運用自己的資源,爭取到了與電院的合作,也就是俗稱的做實習,做項目,算是臨時用工,無論是北方電院這個組織,還是參與的教授和碩士生博士生,都將獲得不菲的報酬。
珅科見狀也不落人后,與滬電達成合作。
科電依然沒有動作,該咋地咋地,現在這一邊反而成為了最神秘的。
算算時間,華長青這邊也搞了一年多了,從一開始目標就是電廠自動化,他有底子,也確實有底氣這樣。
生死存亡,你爭我奪的拉鋸戰愈演愈烈,一場技術與程序猿的盛宴燃起,這也許確實是一場殘忍的盛宴,但無疑對于國內自動化產業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在明確利益的促使下,每個從業者都猶如打了雞血一般,行業巨大的薪金優勢,無疑在不久的將來也會吸引更多的學子。
就連公關營銷方面,三家也都比著勁兒往北漠公司跑,往自動化司跑,你請客吃了頓飯我也不能落下,你負責安排接待了一次會議我也得勤著點兒。
就在這個時候,北漠機組評標也落下帷幕,廠商的人退去,評標組開始進行最后的綜合評判。由于參與人數太多,都是行業領軍人物,北漠又是賈老爺下文件要抓的大工程,同時電力部和北漠兩方面又沒給過任何明確的偏向,這次評標也是少有的實事求是,看實力,看價格,看誠意。
對于這三家廠商而言,何嘗不是一場賭,瀝瀝落落小一年投入了巨大的資源,只求風調雨順。
這天下午,雖然早過了下班時間,北漠公司卻沒人走,他們都知道今晚要定標,要有說法了,雖然跟大多數人沒太直接的關系,但大家這次真的都很好奇,到底誰能中標。
與之前的各種招標不同,這次三方勢均力敵,尤其是領導方面沒有任何偏向,龐大的團隊進行評標,結果真的很難預料了。
張逸夫同樣坐在辦公室中,他自己也不知道誰會中標。
是唯唯諾諾,什么都答應,卻藏著自己主意的日本人。
還是沉穩老練,不過分表達的瑞典人。
或者是直言快語,堅持原則不愿太多讓步的德國人?
北漠的標,對于他們而言同樣是一個具有深遠影響的標,通過這一次的合作,在未來中國電力行業的飛速發展與更新換代中,中標者必將得到不小的優勢,更何況三溪就在眼前,這次的技術合作如果行得通,對三溪本身就有相當的參考價值。
可以說他們能就一些看似不講道理的條件妥協,本身看的也是包括三溪在內的未來,張逸夫也是依仗著這一優勢盡量爭取更多的利益。
可以明確的是,不管是誰,在中方立場來看,都是一塊墊腳石,用資本鋪出來的墊腳石,也正是資本之大,才能讓他們甘愿成為一塊墊腳石。
可即便是墊腳石,張逸夫也希望盡量是一塊穩定舒適的墊腳石。
全公司都沉默著,等待著定標的消息,令張逸夫想不到的是,其中竟然有一些人收到了一定的好處,任務是第一時間把定標消息傳遞給外面的某人。
在落后的通訊與傳媒環境下,大多數人并沒有意識到這個項目對于這三家公司股價的影響,一旦